#健康x財富雙軌人生系列30
這兩天聽到一個podcast節目,是理財女神十方訪問心理諮商師海苔熊。
海苔熊四十歲,單身,月收入二十萬。沒有房子、沒有車子,沒有小孩要養,理論上日子應該過得很寬裕。但他說,月存不到500元,存款只有二十萬。表面上收入亮眼,其實是一個標準的高收入月光族。他願意真實分享自己的故事讓我覺得很有勇氣。很多人會以為這樣的例子很少見,但事實上,在台灣、中國、美國、日本都不少。尤其是單身、沒有家庭責任的人,更容易陷入這種狀態。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其實不難理解。當一個人沒有家庭負擔時,很容易告訴自己:「我辛苦工作,應該好好犒賞自己。」於是餐廳升級、旅遊變豪華、精品和3C產品不斷更新,薪水跟著消費一起往上跑。這就是常說的「生活膨脹」(lifestyle inflation),賺得多,花得也更多。
「收入高、但資產低」的情況,常出現在娛樂圈、自由工作者、科技業工程師、金融業年輕主管這類族群。
另一個盲點是時間感。四十歲的人常覺得退休還很遠,反正以後再說,所以眼下沒有存退休金的壓力。久而久之,雖然每個月進帳可觀,卻沒有累積下真正的資產。
台灣的調查也印證了這個現象。根據金管會與人力銀行的統計,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壯年族群存款不到五十萬;四十歲以下的平均存款甚至只有十三萬多,將近四成的人是月光族。換句話說,月入二十萬卻只存下二十萬,不是特例,而是常態。
年輕收入高時隨手花錢、生活自在,等到要退休或健康出狀況,才會真正感受到「財務落差」。收入再高,如果沒有理財習慣與資產累積,一樣經不起風險的考驗。
如果你也擔心自己不小心成為「高收入月光族」,可以從幾個簡單的行動開始:
1. 設定自動儲蓄機制 —— 每月固定把薪水的10%~20%直接轉入投資或儲蓄帳戶,先存再花。
2. 建立緊急預備金帳戶 —— 至少準備6個月生活費,讓自己不會因突發事件而陷入財務危機。
3. 記帳檢視花費習慣 —— 每個月花10分鐘回顧支出,找出「無益花費」與「最大花費」並予以調整。
這是治標的方法,我覺得治本的方式要回到自我覺察,找出是什麼原因想花錢,從信念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