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30年期房貸利率降至6.58%,創10個月新低,帶動抵押貸款申請,尤其是再融資活動大幅增加,但房屋可負擔性仍是挑戰,6月二手房中位數售價達到歷史新高435,300美元,顯示房市供需失衡依舊。消費方面,7月零售銷售月增0.5%,連續第二個月成長,主要得益於線上促銷和汽車銷售。然而,密西根大學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卻下滑至58.6,為4個月來首次,主因是通膨預期升至4.9%,顯示消費者對未來感到不安,並計畫減少支出。
聯準會的政策路徑也因此變得複雜。7月就業數據疲軟,市場預期9月可能降息,但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3.3%,遠超預期,顯示通膨風險猶存。聯準會官員看法分歧,舊金山聯準銀行總裁戴莉認為今年有兩次降息空間,但芝加哥聯準銀行總裁古爾斯比則擔憂「停滯性通膨」風險。經濟學家Marc Sumerlin主張應大幅降息50個基點以應對房市疲軟,但警告若長期公債殖利率因此上升,則必須停止降息。
在貿易與地緣政治方面,川普政府的政策持續引發關注。他擴大對鋼鐵和鋁的50%關稅範圍,並威脅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中國等國實施制裁。此外,他宣布將對半導體產品加徵高達200%至300%關稅,但承諾在美國設廠的企業可獲豁免。此舉可能讓英特爾等本土業者受益,但對台積電等國際大廠的影響仍不確定。在AI晶片出口中國問題上,美國政府內部存在矛盾,一方面議員擔憂國安風險,另一方面白宮AI事務主管薩克斯則認為,為避免將市場拱手讓給華為,美國企業應銷售較弱的晶片來搶佔市場。然而,中國市場反應冷淡,據報導已暫停部分對美國晶片的新增訂單,並轉向支持本土晶片。專家指出,未來美國若能維持AI晶片在全球80%的市占率,將贏得技術競賽。
在烏克蘭問題上,川普與普丁會晤後提出土地交換和平方案,俄羅斯願放棄烏克蘭北部部分佔領區域,換取基輔割讓烏東大片領土,並要求國際承認克里米亞主權。川普轉而承諾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但這與烏克蘭「不以領土換和平」的立場有根本矛盾。川普在會後推文撤回停火要求,主張直接進入全面和平協議談判,與普丁的偏好一致。
全球資金流動顯示,投資人對美國市場充滿信心。截至8月13日的一週,全球股票基金淨流入193.2億美元,其中美國股票基金淨流入87.7億美元,而科技股基金淨流入達40.8億美元,創2021年2月以來新高。新興市場則出現分歧,股票基金淨流出,但債券基金淨流入。
亞洲經濟表現各異。日本4-6月GDP年化增長1.0%,實現連續五季正成長,主要受惠於出口和設備投資,但內需貢獻為負0.1個百分點。中國7月經濟數據則全面放緩,社會消費品零售、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銷售均低於前值,特別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年減12%,顯示房市持續疲軟 。專家認為,地方投資和房地產市場的疲弱是中國經濟放緩的兩大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