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生成圖
文/喬正一
趙明俊決定將偵辦方向轉往死者馬志揚的家庭。
他先從馬志揚的母親口中探得內情。原來,馬志揚在失蹤之前,與妻子李曉慧的婚姻早已岌岌可危。兩人爭吵不斷,幾近離婚,僅僅因為孩子的監護權與財產分配僵持不下,才遲遲沒有簽字。馬母回憶,兒子在失蹤前還曾提到,離婚協議書早已由律師草擬完成,只差赴戶政事務所辦理。
馬志揚出身優渥,畢業於清華大學資工系,服完兵役後遠赴美國康乃狄克大學深造,取得博士學位。原本計畫留美發展,卻因一次同鄉會結識了李曉慧,人生的軌跡就此改變。
李曉慧,美貌與智慧兼具,政大新聞系出身。自高中起追求者無數,但她眼光極高,從未輕易點頭。也因此,關於她的流言蜚語甚囂塵上,甚至有人惡意造謠她與學長、同學曖昧不清,內容不堪入耳。
畢業後,她進入電視台。憑藉亮麗外型與伶俐口才,很快受到主管賞識,不到三十歲便坐上晚間黃金時段主播的寶座。隨之而來的,是更多「靠美色上位」的流言。但李曉慧心思堅韌,對外界閒言早已百毒不侵,依舊穩坐主播之位。
主管為了提拔她,建議出國進修鍍金。於是李曉慧赴美,在康乃狄克大學進修,並在台灣同鄉會中與馬志揚相識。
馬志揚雖然相貌堂堂,卻沉悶寡言,是典型的理工男。按理說,他並非李曉慧的理想型,但在異鄉的細心照料,讓李曉慧漸漸動心。馬志揚展開猛烈追求,兩人很快陷入熱戀,最終抱得美人歸。
然而李曉慧事業心極強,她不願留在美國。馬志揚為了她毅然放棄留美計畫,隨她返台。
婚後不久,他們育有一子一女。但兩人的生活重心完全不同。李曉慧全力投入媒體圈,馬志揚則進入新竹智懋科技公司,加入軟體設計核心團隊。夫妻聚少離多,感情日漸生變。
兩個孩子長年由馬志揚的母親在台中梧棲老宅照料,就學期間也與奶奶同住。夫妻感情距離漸行漸遠。
後來,更傳出李曉慧與一名媒體大亨有染。這段婚外情鬧得沸沸揚揚,電視台上下人盡皆知。
這些,就是趙明俊從馬志揚的母親那裡得來的線索。由於李曉慧正帶著孩子在加拿大度假,暫時無法接觸,他決定先從她的電視台同事下手。
不久,他就打聽到,傳出與李曉慧有染的媒體大亨,其妻正是電視台的高層主管。趙明俊透過管道聯絡,約在北部低調會面。
女主管起初冷淡,但在聽聞馬志揚的遺體已被尋獲、確認死亡後,壓抑許久的怨氣終於爆發,決定和盤托出。
她咬牙切齒地說,她早已痛恨李曉慧的飛揚跋扈。她甚至曾主動聯繫馬志揚,將李與自己丈夫的醜事告訴他。
「奇怪的是,」女主管回憶,「馬志揚聽完卻沒有激烈反應。我問他為什麼,他冷冷地說,他早就知道,只是為了孩子和顏面,一直忍著。」
聽到這裡,趙明俊心頭一震。案情逐漸浮現,他判斷偵辦的方向這一次應該正確,但決定暫不打草驚蛇,靜待李曉慧返國,再展開深入調查。
就在這段靜默之際,一段古老的聲音,穿越時空的帷幕,在歷史深處甦醒——
唐高宗年間,大理寺是負責複核刑案的最高機關,相當於今日的最高法院。當時,年輕的馮玉山,正是大理寺少卿——文武雙全,科舉及第,深受高宗與武昭儀(後來的武則天)賞識,也是狄仁傑的得意門生。
某年,一樁血案震動坊間。
一名男子傍晚返家,竟見愛妻倒臥血泊,鮮血染紅廳堂,頭顱不翼而飛!
他驚惶失措,立刻奔赴岳家報信。未料妻族怒不可遏,不聽解釋,當場咬定是他殺妻滅口,五花大綁送至縣衙。
岳父更在堂上怒斥:「一定是你狠心殺了我的女兒!」
彼時衙門辦案草率,講究破案率遠勝於真相。男子來不及辯解,便遭獄卒毒打,鞭笞入骨。最終在重刑逼供下,他屈打成招,只求速死解脫。
糊塗縣官樂得快刀斬亂麻,還自以為英明神武。案子眼看即將定讞。
幸而,這份判決送交大理寺覆核,而接手的,正是馮玉山。當時的馮玉山還只是狄仁傑的助理,閱卷當夜,他冷靜抽絲剝繭,愈看愈覺不對:「若真是兇手,為何將屍體丟在廳堂?夫妻平日相敬如賓,怎會殘忍斬首?這根本說不通!」
他立刻連夜快馬加鞭趕赴刑場,就在刀落下前一刻大喊:「暫緩行刑!」
縣官大驚,卻不敢違逆大理寺官員,只得將案子交由馮玉山重查。
馮玉山先將嫌犯帶離牢獄,安置別館,沐浴更衣,飲食周全,並嚴令守護。他心想:「我要洗的不只是這個人的冤屈,更要守住大唐司法的公義根基。」
接著,他召集全城仵作詢問。大多數人搖頭,唯有一位年長仵作說起:「前些日子,一戶富豪人家的奶媽病死。送葬那天,抬棺的人都說棺木異常輕,好似裡面空空如也。」
馮玉山聞言,立刻下令開棺。
棺蓋揭開,眾人驚呼——棺中竟沒有屍身,只有一顆女子的頭顱!
被告一見,當場淚崩,聲音顫抖:「那不是我妻子的頭……」
真相終於露出端倪。
兇手,正是覬覦女子美貌的富豪。他先殺害奶媽,斬首以假亂真,再綁走被告妻子囚禁於密室。然後將無頭屍搬入被告家中,佈下嫁禍之局。
這是一場移花接木的惡計。
馮玉山旋即派兵突襲,果然救出被囚女子,富豪隨即落網。真兇伏法,冤屈昭雪。
此案一出,舉朝震動。馮玉山被盛讚「斷案如神」,不久便晉升為大理寺少卿。
然而,仕途的光芒,卻在朝局政治鬥爭下驟然暗淡。
武則天為廢王皇后、立己為正后,大舉清洗反對派。宰相來濟首當其衝,而馮玉山正是來濟的親外甥,他自幼失怙,由舅舅撫養長大,情同父子,自然無法倖免。
於是,舅甥二人同時被貶,遠派至西北邊陲的庭州。
庭州地處邊境,烽火頻仍。來濟雖被貶,仍以身報國;馮玉山更誓死相隨,寸步不離。
某年,西突厥大舉犯邊。來濟披甲上陣,馮玉山隨行。血戰正酣之際,馮玉山為保舅舅安危,橫刀奮戰,最終壯烈犧牲。
戰後,當地百姓為他立廟祀奉。自此屢屢顯靈,庇佑一方,香火不絕。馮玉山的忠義英魂,便這樣被歲月安放。
直到有一天,西風拂過,廟門輕啟。
煙霧氤氳中,兩位女子踏入廟宇——一位紅衣端莊,威儀天成;一位清麗素雅,眉目含蓮。
她們,正是五媽與仕女青蓮。
五媽凝視馮玉山神像,唇角微微一笑,低聲道:「忠義之魂,不應埋沒於荒煙蔓草。」
馮玉山英魂悄然浮現,仍著舊甲,神色肅穆,如當年縱馬斷案。
五媽語氣平和卻帶力量:「願否隨我修行,護持蒼生,續你未竟之志?」
馮玉山目光遠望,彷彿看見那些受冤百姓、未竟的案卷,以及自己竭力守護的真相。
他毅然長身而拜,低聲應道:「願隨大人,以神將之身,再守人間公理。」
霎時,廟中香火鼎盛,屋瓦微震,風雲動色。
自此,馮玉山不再只是庭州百姓心中的忠魂,而成為五媽座下最堅毅的神將,默默守望——就像此刻,他正注視著人間另一樁未解的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