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投資,河道上我們最愛嘴的就是巴爺爺——巴菲特。還有他身邊的芒格。
這兩個大神被說是投資界的黃金組合,因為一個算錢超準,一個出身律師世家,專門替人找正當性。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衝鋒陷陣,一個幫忙擦屁股。兩人的搭檔,恰如其分展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的基本結構:律師提供正當性,交易員完成獲利。這種結合,讓資本不僅能賺錢,還能披上道德與法律的外衣。
但看一下巴爺爺他前半生也是短線交易,還因為內線交易被告過,只是大多數最後用罰款解決。芒格更妙,本來是巴菲特的律師,幫忙處理一堆官司,才慢慢變成投資夥伴。
現在媒體只記得他們是「股神」和「智慧老人」,往事?沒人要提了。或者說,媒體還關注嗎?不關注了。
因為後來人家都體面了,往事無需再提,人家已成大師。
就像歷史上,已經沒人管曹丞相叫「阿瞞」。
這套洗白機制並不是現代才有。歐美無數「貴族」與「資本家」的祖先,往往就是海盜、走私商或殖民劫掠者。
英國當年許多人靠奴隸貿易致富,後來拼命資助大學;許多海盜後來改行善事,一二代之後,就成了學者、慈善家,還獲得女王的嘉獎與爵位。 他們靠暴力與掠奪起家,卻透過婚姻、土地與慈善,逐漸被社會接納為尊貴的階級。海盜變貴族的故事,正是資本累積與合法化的縮影。
電影《教父》也演過這一套:老大靠黑幫撐場面,二代立刻轉型,把黑錢投資到地產、公司和基金會,一下就變乾淨了。黑道故事瞬間變成「家族企業奮鬥史」。
聽起來很熟悉吧?那個中國歷代皇朝開國高祖哪個不是這樣來的?還有夢到甚麼大神還是看著魚兒向上游的激勵故事呢!
其實這不只是電影,同樣存在於企業與現代商業。
台灣的長榮海運創辦人張榮發,就是靠著膽識加上日本丸紅商社的支援,才有辦法站上國際舞台。丸紅作為日本五大商社之一,提供的不只是資金,還有國際網絡與產業資源。這說明了:富貴往往不是單一世代的成就,而是多方資源、角色與世代更替的累積結果。
所以問題不在錢乾不乾淨,而是社會願不願意接受這個故事。一旦洗白成功,不管你是海盜、黑幫還是投機客,最後都會變成「正當產」的傳說(聽說清查不良黨產與肅清政敵也是如此反向操作羅織上去。 )
講白了,這就是一場遊戲:有人在設計規則,有人只能當鍵盤滑鼠。真正的投資人玩規則,普通人就被規則玩。我們市井小民沒資本,就連洗白的資格都沒有。這才是殘酷現實。
更殘酷的是,人性裡對金錢、權力和地位的渴望,才是推動這齣戲的燃料。錢能買自由,權力能掌控局面,地位能換來尊敬。所以事後大家拼命修飾出身、粉飾歷史,就是為了這三樣。
還有句話很刺耳卻很真實:「憑什麼你寒窗十年,就要比得過人家三代從商的努力? 」
學歷與才智固然重要,但世代傳承的資本、資源、人脈與角色分工,才是構築富貴與權力的真正根基。
當然,這不是否定個人奮鬥,但是公平的遊戲從來不存在,歷史的舞台從來不只有一代人的身影。
有些人何曾有幸一出生就是羊水的分水嶺,人家的基本盤就是胎盤,站在資源的高點上,很難同情也很難理解,我們也只能仰望他們如浩瀚星際 。這篇文章可能有點暗黑甚至不好結尾來個大團圓讓大家都滿意,於是只能來個哲思來打氣自己(不過也不重要):
哲學反思:正義、命運與人的尊嚴
智慧往往伴隨著痛苦,因為它要求我們直面現實的殘酷。但這種痛苦是值得的,因為只有在清醒中,才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
也許改變不了「羊水分水嶺」的現實,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讓這種不公轉化為內心的怨恨與絕望。也許我們不是上帝,無法重寫遊戲規則,但我們可以在遊戲中保持自己的風格與尊嚴。
這就是我們個人的使命:在不完美的世界中,仍然努力活出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