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Callaway推出它們的招牌木桿Elyte,以提升更多的擊球容錯,距離也更好。身為一位Callaway的clubfitter和粉絲,必須要買來爽和分享給大家。這次是買Elyte,另外有triple dimond,Max Fast 和 X.我有Ai Smoke木桿可以比較一下2支木桿的差異。我感覺Elyte木桿比Ai Smoke更扁,也就是說桿頭視覺上更大。桿頭扁大比較適合裝長一點的木桿!

這次我選用了日本Waccine GR-77 R硬度桿身。這個桿身應該比較傾向為60g等級,我設定Elyte木桿長度為44“(我近5年木桿設定長度),所以這桿身裁減完後的重量約為58g。這和我以前設定44.5“長度時,用50g等級桿身,裁減完的重量。這樣的重量,讓我比較容易習慣和操控,加上Wacchine GR系列桿身我的使用經驗是鋼中帶柔,彈力超正,高碳布抗側旋優,倒旋少。球飛的超猛!




我從以前就習慣會庫存一些不錯的桿頭、桿身和握把,以後有好的產品出來,就可以配置這些可以一路開掛的機斯。Waccine GR 77就是適合裝短尺的桿身,配置在Elyte上可以把擊球的效果、容錯和手感拉滿。握把我選用日本Ladar黑色握把,它的手感超棒,止滑是我用過最好。但如果你偏用手擊球,這握把比較容易產生磨損。
這也是我可以從你的握把損耗上,看出使用者是如何用力和產生力量方式?我現在身體轉動,由下而上運作如魚得水,握桿是握住不握緊,只有觸球前才會手臂、手指用力,對握把的損耗是很小。所以我比較喜歡用這握把,它有50g和42g不同重量,我選42g,讓木桿的整體重量可以壓到最小,對於動作的操控和身體負擔都可以最佳化。
使用Elyte幾個月時間,真心覺得好用。我同時也用日本Progress BB4木桿,雙刀流木桿一起下場,一支打前9,另一支打後9進行比較。首先,桿頭打起來的反饋和Ai Smoke比較,Elyte比較脆,擊球感覺比較是整個桿頭的震動回饋。桿面回饋比Ai Smoke硬一點,回饋感也不錯,很紮實,比較沒有像Ai Smoke那樣的擊球擠壓感,但可以感受到桿頭整個把球彈出去。


也就是不同方式的回饋,各有樂趣。但我個人偏向Ai Smoke的桿面擊球擠壓感。桿身打起來也非常順暢,並沒有感受到桿身受力折點,應該桿身材質強度把折點給模糊化。就是和其他高強度桿身那種順暢擊球,不需要特別去等桿身反彈,就照你平時如何打球的方式和節奏去打,桿身都能跟得上,非常簡單的桿子。
說到擊球的彈道和啟發角,Elyte是9度,Ai Smoke也是9度,打起來的啟發角都差不多,球都是一開始低,然後衝高到天空。而Ai Smoke的桿身是以前Matrix做給擊遠賽的Grandura,我用590 55G R硬度。這個桿身應該算60g等級,因為重量就60g。它好處就是低倒旋和低彈道,配置在Ai Smoke就是低彈道穿透。而Elyte是中彈道,飛的比Ai Smoke稍高。
滾動性,因為目前打都在春天的早上,所以早上露水重,飛行落下的滾動距離都不遠,約20碼內,一個落地彈跳就停。所以沒有Ai Smoke Grandura 590那樣能滾。距離會差10~15碼。Elyte的距離在250碼~260碼。如果球道比較乾可以多個10碼滾動,和我其他木桿比其實是差不多,沒有明顯開掛距離,所以我覺得我後面應該還是會用回Ai Smoke,因為我比較喜歡Ai Smoke的外觀和低調塗裝。




而Elyte最大的亮點在容錯,其實如果沒有Ai Smoke來做對照組,它應該是一支很棒的木桿,尤其在容錯上,這也是它的Ai 桿面技術比Ai Smoke更加成熟。不管打在桿面哪個位置,基本不會有很大的側旋。但我本身開球就不容易有大的側旋出來,所以這點雖然是它最大絕招但我個人覺得和Ai Smoke的容錯基本差不多。當然我配置的桿身的強度高,對於側旋壓制力自然比一般零售配置桿身要好。
我應該下半年開始就會用Ai Smoke和Elyte木桿雙木桿下場策略,這樣比較會比較明顯。這幾個月打下來,基本可以下一個結論,日系的木桿是完全看不到美系木桿的車尾燈!BB4我設定的長度、重量和配置桿身等級都和我其他美系木桿差不多,但怎麼打就是沒有美系的穩定,一樣的右旋,BB4就是偏的比較多。所以很多時候,BB4打4、5洞後就換回Elyte。
如果你的木桿不是近5年的產品,Elyte一定會給你驚艷!對於距離、手感、容錯絕對碾壓其他對手,日系小廠的就不用說。花一樣的錢,美系給你裡子和面子,日系會讓你輸到脫褲子。必須說我近5年用下來的木桿,就Callaway和Titleist的產品是真的讓你打的放心,用的安心和看的順心。後面我再把Progress BB4的測評分享。
近幾個月更新內容比較慢,因為家人過世和新工作在適應熟悉中,所以時間不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