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帳戶裡的數字停在 42,000 元。
短短三天,我翻了一倍。
電腦螢幕的光照在我臉上,我看著那串數字發呆,像是盯著一個陌生人。這三天的每一分鐘,我都在心跳加速。上班的時候裝模作樣在做報表,其實眼角餘光死盯著股價跳動;下班回家,外套還沒脫,就直接打開電腦,看著那條綠色的線像心電圖一樣竄上去。
三天,42,000 元。
比我前世拼死拼活一個月的薪水還多。
如果是一般人,現在大概已經衝去慶祝了。喝酒、唱歌、炫耀,然後在社群發一張「散戶之光」的對帳單,享受按讚的快感。
但我沒有。
我只是靜靜坐在昏暗的房間裡,手還在顫抖。
桌上那碗沒吃完的泡麵早就糊掉,湯面浮著一層油,冷掉的味道像某種提醒。
我贏了,沒錯。
可這不是真正的勝利。
這筆錢,是作弊來的。
如果沒有未來的記憶,我根本連勇氣都不敢 All in。
這不叫「能力」,這叫「僥倖」。
我忽然感覺一股恐慌。
42,000 元看起來很大,但真拿這種心態繼續下去,有一天必定會輸光。因為我不是在「投資」,我只是在「賭」。
這一刻,我終於明白:
投機交易的爽快,不是勝利的號角,而是一場死亡的預演。
我打開冰箱,裡面只有三瓶全家的 29 元啤酒。
我把它們全拉出來,一瓶接一瓶灌下去。 冰涼滑過喉嚨,腦袋卻異常清醒。
我開始想:
什麼才是我真正要的?
不是短暫的爽感,不是賭贏的一次,而是 系統。
一個能在我沒了未來記憶之後,依舊能存活的系統。
我翻開筆記本,重新寫下第二次的計畫:
- 資訊差只是啟動金,不是長久策略。
我不能再把未來記憶當作「提款卡」。它最多只能幫我拿到第一桶金。 - 第一桶金要用來搭建系統,而不是繼續 All in。
系統才是安全的槓桿,能讓我不斷複利下去。 - 未來的優勢要被分解成規則。
我要能把資訊拆成「規則」,寫成像公式一樣的東西。就算哪天失憶,我也能照著這套規則走。
我腦中開始浮現不同的選項。
- 股票:
過去我是一個懶得看年報的小散戶,買進賣出全靠運氣。 可我現在知道,未來的台股有幾次大波段。 如果能建立「選股系統」,我就能比別人早站在風口上。 - 房地產:
我還記得 2017 會有一波盤整,下跌個兩三年,然後疫情前後市場翻轉。 但房產需要更多本金,我得先累積資金。 - 加密貨幣:
我腦袋忽然一震。 2016 的比特幣,還不到七百美金。 再過兩年,它會漲到兩萬美金。 那是人類史上最大的一次財富槓桿。 這不只是賭,而是「歷史級的機會」。 - 副業、內容、工具:
這一世,我不能只靠金融市場。 我還要建立能「自動運轉」的現金流。 網路、平台、寫作、甚至小工具,這些都能變成系統的一環。
我把筆放下,深呼吸。
眼前的未來,清晰得嚇人。 42,000 元雖然小,但它是一把鑰匙。 我要用它,打開一個能不斷「自動複利」的引擎。
房間靜得出奇,窗外下著細雨。
我突然感覺自己不再只是個「投機賭徒」,而是坐在一張龐大棋盤前的棋手。
棋盤鋪滿未來十年的局勢,經濟、政策、泡沫、危機、科技,我全都知道大概的走向。
這一次,我不是棋子,而是準備推動棋盤的人。
我拿起空掉的啤酒罐,笑了一下。
這笑容不是因為我賺了兩萬,而是因為我終於看見未來的獵場。
先前賺的錢給了我第一滴血。
我看見了系統的陰影。 而下一步,我要學會怎麼讓這個陰影長出骨架,化成能吞噬命運的野獸。
這一世,我絕不只是個幸運的賭徒。
我要成為系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