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分別抄錄於佛經
第一次聽見「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並不是在佛典裡,而是在陸劇《步步驚心》。短短的幾句話,讓我陷入深深思考,反覆咀嚼。後來才知道,這句話其實出自許多佛典,比如《妙色王因緣經》。有時戲劇裡的一句台詞,背後有著千年智慧。
我們都明白,愛是人生最深的力量。它帶來溫暖、陪伴與色彩。但同時,愛也常常讓我們憂愁和恐懼。
因為在愛裡,我們會想抓得更緊:怕失去、怕改變、怕對方不再回應。愛讓我們靠近,也讓我們不安。
當我讀到這裡時,才真正明白:世事無常,本來就像晨露一樣短暫。我們的不安,不是因為愛錯了,而是因為不想接受「無常」這個事實。
那麼,「離於愛」是不是要我們變得冷漠?
我覺得不是。
佛教裡說的「離」,不是斷絕,而是「不染著」。
是愛而能放,關懷卻不佔有,投入卻不迷失。
在日常生活裡,我們其實都能看見:父母愛孩子,於是夜裡難以入睡;情人害怕失去,於是開始控制彼此;我們太珍惜某樣東西,所以每天提心吊膽。
愛原本是一種喜悅,但一旦執著,就成了壓力。
所以,或許我們可以練習:
承認一切會變化,更專注於當下;少一點抓緊,多一點陪伴; 把「永遠」換成「在此刻」。
這樣的愛,會慢慢變得自由。
不再是憂懼的根源,而是一種讓人清淨的力量。
愛,若能放下執著,就會從枷鎖,變成自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