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敘利亞工人在,你要不要考慮一下,再帶萊拉過來。」電話那頭,阿布的語氣有些遲疑。
我們在伊斯坦堡的新家正進行裝修,阿布是室內設計公司的窗口。他告訴賽爾,訂製的櫥櫃已經接近完工,若方便的話,可以到工廠看看細節,有需要還能即時修改。但話音一轉,他補上一句:「工廠裡除了土耳其老師傅,其實還有一位敘利亞學徒在……如果你們不介意,我再把確切地點發過去。」
我忍不住問:「要介意什麼呢?」賽爾嘆了口氣,解釋給我聽。原來,曾經有客人隨阿布去工廠,一看到滿身大汗、皮膚黝黑的敘利亞工人,便立刻覺得環境「髒亂」,進而質疑產品的品質,甚至要求阿布換另一間工廠重做。
聽完,我心裡一陣酸楚。
這些因戰火逃離家園的敘利亞難民,輾轉來到土耳其,在政府庇護下取得公民身份。他們接下了本地年輕人不願做的辛苦工作,只為了養家糊口,卻仍舊逃不過歧視與成見。
依照阿布發來的地點,我們開了半小時車,來到那間小工廠。廠房入口的樑柱上貼滿安全標語,迎接我們的是一位土耳其老師傅。不遠處,原本正忙著的敘利亞學徒,見到客人立刻停下手裡的活,禮貌而靦腆地笑著,跟在師傅一旁。
師傅耐心地從材質、顏色、功能一路介紹到細節,逐一解答我們的疑問。學徒則在旁照應,協助開關櫥櫃,安靜卻專注地完成每一個指令。確認無誤後,賽爾與師徒二人逐一握手,我則笑著比出一個大拇指的「讚」。在一連串互道感謝聲中,我們離開了工廠。
回程路上,我忍不住對賽爾說:「其實,我根本分不出誰是土耳其人,誰是敘利亞人。明明語言比我流利,態度又謙和,技術更是純熟,他卻只因為出身,而要承受這樣的眼光,真的太荒謬了。」
賽爾看著前方的道路,淡淡地回了一句:「這世界很現實。人們總是偏好相信那些衣著體面、外表高貴之人的品格與一切;卻輕易忽略了,那些貧窮卻腳踏實地之人的努力與存在。」
我陷入沉默,心底久久迴盪著一句話:貧窮,真的是一種罪嗎?
☕️ 歡迎「加入」萊拉的沙龍,在喜愛的文章下方按下愛心🤍支持、留言交流您的想法。未來想持續關注相關的內容,請前往「方案」解鎖所有文章,並加入討論區一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