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30年前,也就是1995年的這時候,那一年潤八月,海峽對面沒有飛彈打過來,我和朋友之間的戰火,倒是因為兩個女人,打得風風火火…記得那年六月,陳淑樺推出了她的《淑樺盛開Forever》專輯,我滿懷信心地對朋友說:「既然台灣可以讓林憶蓮的《Love,Sandy》大賣,陳淑樺這張專輯沒理由不受歡迎。」語氣斬釘截鐵,彷彿預言。但預言終究是預言,現實給了我狠狠一記耳光。
兩位S開頭的女歌手,同樣滾石發行,同樣的R&B曲風,卻走出兩條截然不同的命運軌跡。林憶蓮當時意氣風發,李宗盛暫別樂壇重回樂壇,全是為了她作嫁,量身打造都會女子的情感宣言。李宗盛移情的這一年,陳淑樺也因為身體健康問題,前往美國復健,跟王治平及陶喆耗了一年,推出這張《淑樺盛開Forever》專輯,結果那一年的台灣音樂市場,毫不猶豫地擁抱了「愛情Love」的情緒波濤,卻轉身錯過了「永恆Forever」的堅定餘韻。當年,我還很粉絲地腦補:如果兩張出版順序對調,能改變林憶蓮和陳淑樺的命運嗎?
被遺忘的盛開
這麼多年過去,這張《淑樺盛開Forever》還是我會聆聽的作品。我從不覺得這張專輯是失敗之作,甚至可以說,是她音樂歷程中最值得深掘的一張。只是她出得太慢,走得太快,在樂壇還沒進入都會女子R&B的時代,已經在歌壇翻滾多年的陳淑樺,就以這張橫跨抒情、節奏藍調、靈魂、City Pop多元的專輯,在時光邊界低語…多年來,在城市最喧囂的轉角,靜靜綻放,等待知音人駐足。
陶喆與王治平聯手製作這張專輯,試圖突破既有框架,將陳淑樺那被「夢醒時分」定型的聲音輪廓,帶往更自由、跳脫、生活化的方向推進。《淑樺盛開Forever》專輯走美式R&B路線,甚至編曲還找來了R.Kelly、娃娃臉跟史奴比狗狗助陣,添加了灑脫、即興韻味,配上陳淑樺的慵懶而帶有律動的Vocal處理,真的很有可能發展台灣自己的「Yellow Soul」,可惜…
從專輯開場曲「說,你愛我」,陶喆幾乎貫穿寫歌、製作、編曲、和聲。我喜歡的幾首歌曲「愛得比較深」、「魔力」、「不做情人,不做朋友」幾乎都是出自這個年輕小子的手筆,佳作比重之高,很讓人乍舌。到了1997年當我聽到陶喆第一張專輯裡的「沙灘」、「愛很簡單」,我腦海代入的都還是陳淑樺的歌聲。
結果成就一場晚來的花事
1967年,九歲的陳淑樺就以「水車姑娘」初試啼聲,到1995年,已經出道近三十個年頭。回望陳淑樺的歌唱歷程,不得不佩服她是一位少數真正能「適聲而唱」的歌者。
她的聲音本質具有極高的延展性與彈性,帶著絲絨般的溫潤,又兼具穩定的氣息控制與中頻穿透力,陳淑樺在不同音樂人、截然不同風格的作品裡,從不扮演「被動詮釋」的角色,而是如變色龍般主動融合詞曲,甚至反過來提升歌曲的情緒深度與音樂表現。
用柔中帶剛的唱法處理羅大佑句型奔放、文字密度高的歌曲,既純情又滄桑;李宗盛敘事之外的餘韻,又能用細膩線條、毫不搶戲的方式,演著不同女性情事。面對小蟲強烈情緒且華麗的曲式,極細膩的真假音轉換,與口氣上的瞬間收放,唱出一種控制下的纖細;輪到陳昇,她快速理解他語言裡那帶點散文式的節奏和對話感。《淑樺盛開Forever》中,與陶喆、王治平的合作,陶喆的創作講究節奏與音準的雙重精度,特別是流暢旋律下,細緻的節奏藍調語彙與轉音變化,陳淑樺沒有選擇炫技轉音,而是「貼進節奏」與「融入律動」…她不是音樂的佔有者,而是每一首歌的釋義者。
陳淑樺唱的生活感
在那張專輯中,我最愛的還是「不做情人,不做朋友」。那不是一般情歌的依依惜別,而是用節制的情感線條、極簡的配器鋪排,唱出關係裡那份未能言明的底線。由低到高的情感起伏,唱得輕鬆自在不浮躁,陳淑樺的詮釋,既深且淡,像一封沒有寄出的情書,永遠保有尊嚴。
「愛的比較深」、「愛的換日線」、「拔河」、「預感」…這些歌,若出現在今天的華語市場,還是會被誤認為是哪位新生代創作女聲的驚艷出道作。可惜當年,它們沒能喚起市場的迴響,但隨著時光慢慢地流,這些歌留下來了,在某些人的心裡長出根。就像多年後的我,在深夜翻出這張專輯時,仍會在第一個音符落下時愣住,時間好像回到了1995潤八月,那個還沒入伍,還以為音樂可以療癒世界的自己。
我的青春的那個陳淑樺
還記得2006年五月,李宗盛舉辦兩場《理性與感性》演唱會。當他在節目上說第一晚是「陳淑樺之夜」,第二晚是「林憶蓮之夜」,我毫不猶豫連買兩場門票。那時我心中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就算陳淑樺不出現,至少也該有一段VCR,讓我知道她還好。
「可惜喔..可惜..怎麼會是這樣的結局…」結果是梁靜茹代唱。我無意否定她的實力,只是那聲音裡缺了一種「過來人」的滄桑。林憶蓮與陳淑樺唱李宗盛的歌,不只是在唱情歌,而是在唱她們的人生,是她們走過的愛、錯過的痛、無聲的寬容與堅強。
我們這一代,曾經用錄音帶,用歌詞,用每晚的KTV歡唱,記下青春的悸動,用隨身聽走過春風與落雨;如今再聽那些歌曲,感覺不是復古,而是「還活著」。那不只是聲音,而是一段仍願意相信情歌能治癒人生的證明。
城市變遷,那些動人的情歌不應該死…
1995年距今已過了三十年。城市不斷翻新,聽音樂的方式和內容,都不知道進化到幾百代了…但那些年,我們用耳朵記住的聲音,依然可以讓人落淚。陳淑樺的《淑樺盛開Forever》,是那種「你如果記得,那你就真的曾經深愛過」的存在。每當你說出我好愛《淑樺盛開Forever》,人海中,總會有那麼一兩個人會望向你,投注那種找到知音的眼光。
陳淑樺或者是這張《淑樺盛開Forever》,不是一首歌,而是一段沒人可以替你唱的心事。記憶的播放鍵,總在不經意時被按下,每次聽這張專輯裡的歌曲,都會心想:陳淑樺盛開,哪怕被忽略,也曾在「我」的青春裡,開得那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