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autious Traveller’s Guide to the Wasteland》(荒原謹慎旅行者指南)將冒險、哥德氛圍與心理驚悚揉合在一起,帶領讀者隨著橫貫西伯利亞特快車,穿梭於荒原的未知與恐懼。這是一段既關於人性,也關於未知的旅程。
It is said there is a price that every passenger must pay. A price beyond the cost of a ticket. (在這趟列車上,每位乘客都必須付出代價——而這個代價,往往超越車票的金額。)
故事簡介
穿越荒原(Wastelands)的唯一方式,就是搭乘橫貫西伯利亞特快車(Trans-Siberian Express)。這列火車既奢華又危險,吸引無數乘客渴望一睹荒原生物的奇異與恐怖。然而在上一次的旅程中,發生了某種可怕的意外,卻沒有人能記得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甚至連Zhang Weiwei,這位自小在火車上長大的女孩也一無所知。如今,火車再度啟程,新的乘客帶著各自的秘密上車。
- Marya Petrovna:一位喪夫的神秘女性
- Henry Grey:名聲掃地的博物學家
- Elena:神秘偷渡者
Zhang Weiwei知道自己應該檢舉Elena,但卻無法抗拒與她建立起禁忌的情誼。就在友情與背叛交織之際,荒原似乎正在改變,而火車與乘客們再次陷入危機。
小說角色
Zhang Weiwei
在列車上出生和長大,既好奇又叛逆。她對荒原有著獨特的感知,也成為整個故事的核心人物。雖然她的行為有時顯得幼稚甚至自私,但這也凸顯了她的年少與人性的立體。
Marya
一方面追查父親死亡的謎團,一方面以假名隱藏自己。她的故事線帶有懸疑色彩,但劇情設計過於明顯,少了點驚喜。
Henry Grey
失勢的科學家,初登場時是懷才不遇的學者,卻逐漸走向瘋狂與自大,成為人類「想要征服未知」的縮影。
其他角色
其他角色如測繪師鈴木(Suzuki)、偷渡者Elena,也為故事增添了迷霧感,於其他人物描寫整體稍嫌單薄。雖然設定了多元文化背景(俄語與中文混合的火車語言、不同艙等的階級差異),但實際在劇情中並未被深入發揮,略顯可惜。
讀後感
書中設定本身非常吸引人,讀者和書中的角色一樣,對荒原、對上一次的災難、對艾蓮娜充滿好奇。前段節奏雖然偏慢,但隨著多視角鋪陳,很快就帶出冒險與驚悚感。
然而Marya的故事線很公式化。相比之下,Henry的線索更精彩,他從理性科學家逐漸走火入魔,展現了人類在未知面前的狂妄。Weiwei這個角色一開始很討喜,但隨著劇情進展,她的情緒化和任性可能讓人反感。不過正因如此,她的成長與掙扎也更貼近真實。
荒原的描寫帶有心理恐怖的元素,徬彿僅僅望向車窗外就可能失去理智。這種「未知」讓閱讀充滿張力。實際發生在荒原的劇情很短,雖然如此,我覺得作者對這段荒原的段落點到即止是非常明智的,因為正如書中的角色入法真正瞭解荒原一樣,我們這些讀者也無法利用「上帝視角」去看到真相。
我的評分 ⭐️⭐️⭐️.5(3.5/5)- 推薦,適合當休閒讀物。
這本書很適合喜歡奇幻驚悚、哥德氛圍與歷史小說的讀者。閱讀的過程,既有《湮滅》(Annihilation)的詭譎未知,也有《雪國列車》的社會寓言色彩。
圖文版 - 小紅書 @看书看电影的t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