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 Yahoo 奇摩新聞(轉載三立新聞)有關 蔣介石算命「勝則重,敗則台」 的內容整理重點如下:
📰 文章重點摘要
1. 箴言的由來
- 時間:1935年,蔣介石與宋美齡登峨眉山金頂。
- 場景:雲霧繚繞的禪房中,高僧只對蔣介石說了六字:
👉「勝則重,敗則台」 - 蔣聽後驚訝不已,心裡久久無法平靜。
2. 「勝則重」的應驗
- 1937年抗戰爆發,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蔣介石主導全國抗戰,國際聲望達高峰。
- 「重」代表權力極盛,也是國運與責任的加重。
3. 「敗則台」的宿命
- 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國民黨屢戰屢敗。
- 1949年蔣撤退來台,才明白「台」指的是台灣。
- 在台灣,他雖仍掌控政權,但陷入孤立與孤獨。
4. 一生的陰影
- 蔣在日記中提過:「台為吾輩最後之立足地,不可失也。」
- 他在台灣仍緊握權力,卻反覆回想峨眉山那六字。
- 1975年病逝士林官邸,未再提六字,但終究以「敗則台」作為命運註腳。
📌 結論
「勝則重,敗則台」雖出自算命,但從歷史回望,幾乎成為蔣介石一生的縮影:
- 「重」 → 抗戰勝利時的權力與責任。
- 「台」 → 退守台灣的孤島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