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

含有「抗戰勝利」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中國於九月三日舉行抗戰勝利紀念閱兵,場面浩大,所費不貲,而且刻意扭曲歷史,營造「勝利者」的國家敘事。然而在這場閱兵典禮中,最令人矚目不安的,莫過於習近平、普京與金正恩三人同台同框的畫面。這一幕不僅凸顯了極權政體之間的互相呼應,更被許多人視為「邪惡軸心」的新版本。本文係為此禱求。
Thumbnail
VeinTRON-avatar-img
2 天前
世界和平往往是得來不易的,只有實際去行動才能世界和平,所以就算有主耶穌耶穌也救不了全人類,人類自私的靈魂天都看得一清二楚,戰爭往往都是自私的人發起的,要推翻獨裁只能像V怪客一樣人民要不畏懼不害怕的推翻獨裁的統治者,人民如果一直害怕下去這世界不會有和平。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VeinTRON 是的,謝謝留言。我個人已75歲,確實沒有「執干戈以衛社稷」之力,但我有基督信仰,舉起上帝所賜、禱告的權柄為台灣守望,為世界求平安,是基督信仰的實踐。我在台灣的兒子,也向來不虞不懼,會以行動保家衛國。🤔
各位讀者大家好,這裡是良太郎看天下。今天我們要聊的,是即將到來的中國「9月3日大閱兵」。這個日子選得很精準:抗戰勝利紀念日。鏗鏘有力的口號一喊,坦克、導彈、飛機刷刷刷地過去,電視畫面一切,觀眾的心馬上被拉回「勝利者的豪情」裡。 但奇怪的是——普京來了,金正恩也來了,可是美國呢?日本呢?甚至台灣
Thumbnail
這篇 Yahoo 奇摩新聞(轉載三立新聞)有關 蔣介石算命「勝則重,敗則台」 的內容整理重點如下: 📰 文章重點摘要 1. 箴言的由來 時間:1935年,蔣介石與宋美齡登峨眉山金頂。 場景:雲霧繚繞的禪房中,高僧只對蔣介石說了六字: 👉「勝則重,敗則台」 蔣聽後驚訝不已,心裡久久無法
臺灣總統賴清德在抗戰勝利紀念日使用「終戰」一詞引發爭議,作者批評此舉是對歷史的背叛,並質疑賴清德的國家認同。
Thumbnail
九月三日這一天
Thumbnail
中共為什麼不放棄統一台灣,就是因為只要「中華民國政府」存在,他們在法理上,就甩不掉叛亂者的身份,跟什麼「自古以來固有的領土」根本沒有關連,完全消滅中華民國政府,甩掉叛亂者身份才是深層理由。 只是現在的台灣執政者,也自願放棄這個話語權....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3
老安的方格子 說得好。
成功激起群眾的激情,杭特.邦提挑選了幾個壯漢,準備前去和政府軍的斑儂談判 . . .
Thumbnail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8/14
謝謝徐風努力不懈創作與分享!祝願繼續獲得精選!加油!👍🏻🥰🍀
徐風輕拂-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4
當下的香草 感謝支持
改編自1982年真實案件 台北的春天,濕漉漉的,帶著一種黏膩的暖意,像是永遠也擰不乾的舊毛巾。李國棟在板橋那間終年不見陽光的出租屋裡醒來,喉頭習慣性地湧上一股鐵鏽般的腥甜。是舊傷,也是窮病。他摸索著從枕邊拿起一枚銅質的東西,在昏暗中摩挲。那是一枚「抗戰勝利勳章」,邊緣的琺瑯早早已剝落,露出暗沉的銅底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悶熱#名字#方格新手
我們以小六女學生的視角參與了一場戰爭,故事內容包含海邊玩耍,坦克對峙,抗戰勝利慶祝等場景。然而,故事以揭露悲劇收場,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無辜受害者。夢境讓人快速切換角色,完整呈現出當時時代背景和人物心境。
Thumbnail
2005/06/01 今年是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關口,正是以大智慧、大勇氣重整歷史認識,讓中國人民與其他戰勝國人民一起抬頭挺胸,站上正義講台的契機;是戰勝者與戰敗者以史為鑑,反省和解的大好機會;也是兩岸重建共同記憶、求同存異、找出最大交集、促進和解雙贏的機遇。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年逾耳順之年,仍然怕被問到:府上哪兒?必先深呼吸一口氣,答到:“祖籍四川奉節,生在上海,長在台灣,現僑居美國舊金山灣區”。然後,根據口音,身材,飲食習慣,照例再準備答覆:“三代前已移居湖北武昌,老爸因祖父在福建做官,而生在龍岩州,在上海讀[同濟大學],畢業就業結婚定居。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