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華實業控股 (1229) 2025年第一季法說會揭示營收24.22億元,雖較去年同期下降,獲利仍穩健,EPS達0.55元。麵粉事業與資訊整合為主要營收來源,聯華氣體貢獻穩定營業外收益。新能源與綠能布局加速,包含氫能、沼氣發電及太陽能項目,展現多元化投資效益。股東回報持續優化,展望Q2、Q3成長可期。
會議摘要
一、會議背景與結構
聯華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229) 於2025年6月9日舉辦2025年第一季線上法人說明會,由財務總監顏文清主講,介紹公司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並於會後進行Q&A互動。會議旨在向投資人展示聯華控股在多元化投資策略下的穩健表現,以及在綠能與新能源領域的積極布局。本摘要根據法說會文字稿、投影片及網路資料進行邏輯與名稱修正,確保內容準確清晰。
二、公司概況與事業結構
聯華實業控股前身為聯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5年,1976年上市,2019年轉型為控股公司,2024年更名為「聯華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目前以控股模式運作,業務涵蓋麵粉事業(聯華製粉)、資訊整合(神通資訊)、租賃事業(聯華資產)、新能源及氣體事業(聯華氣體、聯成化科等)。控股架構分為直接營運子公司及權益法投資公司,後者以聯華氣體為主要營業外收益來源,2025年第一季貢獻9.93億元,佔營業外收益的絕大部分。
三、營運與財務表現
1. 合併營收與獲利
2025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為24.22億元,較2024年第一季的30.51億元下降20.6%,主要因資訊整合業務(神通資訊)專案收入延遲至第二、三季認列,屬時間差影響,而非營運衰退。麵粉事業貢獻12.72億元(佔比53%),資訊整合10.43億元(佔比43%),租賃事業0.96億元,新能源0.06億元。儘管營收下滑,毛利率提升,獲利維持穩定,稅後淨利及每股盈餘(EPS)為0.55元,較2024年第一季的0.65元略減,但優於市場預期。
2. 營業外收益
聯華控股的營業外收益主要來自權益法認列的聯華氣體,2025年第一季貢獻9.93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聯華氣體2024年營收約410億元,年增12%,毛利率約30%,受惠於半導體產業需求增長。聯成化科則持續虧損(本季-0.94億元),但虧損幅度逐季縮減,顯示產能利用率提升。
3. 股東投資效益
聯華控股股價穩定於60元以上高點,本益比(P/E)與股價淨值比(P/B)相較其他控股公司具競爭力。2025年7月除權息發放現金股利1.3元及股票股利0.5元,現金殖利率2.67%,近五年平均現金殖利率3.14%,顯示穩定的股東回報政策。公司強調股利發放考量財務結構、未來資金需求及獲利情形,現金股利不低於當年度股利總額10%。
四、各事業體營運概況
1. 麵粉事業(聯華製粉)
聯華製粉為台灣麵粉市場龍頭,2024年銷售約1150萬包,市佔率領先。台灣市場成熟飽和,公司積極開發新產品(如玉米粉、寵物飼料用粉)並拓展海外市場。大陸麵粉業務因成本高、市佔率低已停止營運,資源轉向台灣及新產品研發。
2. 租賃事業(聯華資產)
租賃事業以不動產為核心,2024年租金收入約3.9億元。公司在富岡興建物流中心(完成度85%,預計2025年底竣工),並於西屯開發新廠辦項目。此外,基隆捷運路線規劃帶動西屯土地開發潛力,公司與基隆市政府合作探討結合捷運的開發計畫。為響應綠能趨勢,富岡物流中心屋頂將設置3300千瓦太陽能發電設施,需申請特殊電業許可,顯示公司在綠能領域的長期布局。
3. 資訊整合
神通資訊為資訊系統整合龍頭,旗下包含神耀科技(無人機及雲端設備)、造詣(軌道交通)等子公司。2024年參與宜蘭縣東湖線捷運投標,負責台積電系統整合(通訊、電力、自動收費等),預計2032年完工,與台北民生線及基隆捷運銜接,提升運營效率。神耀科技在新加坡與半導體廠商合作,拓展倉儲監控系統市場。
4. 新能源事業
新能源事業聚焦氫能及低碳儲存,包含加氫站(與聯華氣體合作)、燃料電池發電及儲存應用。公司參與台南八翁沼氣發電廠,處理畜牧廢水轉化沼氣發電,剩餘沼渣製肥料或養殖蘭茴草,實現循環經濟。該廠房亦設置太陽能設施,沼氣發電售價高於太陽能,具高投資效益。此外,公司與蒙古合作造林專案,爭取碳信用收益,並與學校推廣綠能教育。
5. 氣體事業(聯華氣體)
聯華氣體為控股公司金雞母,服務半導體產業,2024年營收410億元,毛利率約30%。2025年展望樂觀,隨半導體客戶擴產需求增加,公司持續擴充產能。公司參與「氫能電動運輸聯盟」,推動氫氣載具應用,特別是大貨車減碳,具長期成長潛力。
五、財務展望與策略
聯華控股預期2025年第二、三季因資訊整合專案收入認列,營收與獲利將回升。新能源與綠能項目(如沼氣發電、太陽能、氫能)將成為長期成長動能。聯華氣體穩定的高毛利貢獻支撐營業外收益,聯成化科虧損縮減亦提升整體財務表現。公司將持續優化投資組合,平衡股東回報與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