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陀座下,十大弟子各有光芒,而大目犍連尊者以「神通第一」聞名。 相傳目連尊者證果之後,修得神通第一之後,想起父母養育之恩,
便以神通力觀照三界,尋覓過世的父母蹤跡,卻驚見母親青提夫人,死後墮入餓鬼道。
她因生前慳貪吝嗇,投生餓鬼道!
如今身形枯槁,腹大如鼓,喉細如針,受到飢渴折磨,卻找不到食物可吃。 目連尊者見此情景,悲心大起。
他捧起缽盂,運用神通力,化出滿缽香飯,欲奉施母親。
然而,飯食尚未進入母親口中,母親喉嚨中噴出猛火,將飯食燒成熾焰炭灰,無法入口。
目連尊者的神通雖廣,卻無法破除母親的業障。
於是他出定,向佛陀求教。 佛陀以慈悲之眼凝視着他,語重心長地說:
「目連,你母親的定業深重,非你一人之力可解。唯有仰仗十方眾僧的清淨功德,方能為她開啟解脫之門。
七月十五乃是僧自恣日,是眾僧結夏安居圓滿之時,你當於此日,廣設供養,供佛及僧,以此供養僧眾的功德,回向你母親,可助她脫離苦海。」
目連尊者依教奉行,便於七月十五日,備下百味供品,虔心供養十方僧眾。並將功德回向母親。
果然僧眾的清淨修行功德,如同法水天降,洗滌了青提夫人的業障。 不久,她脫離了餓鬼道的恐佈之身,化為天女,升往天界。 自此,每逢農曆七月十五,佛教徒齊聚寺院,供養佛、法、僧三寶。
他們點燃香燭,誦經祈福,為亡魂超度,為親人祈願。
供桌上擺滿素果清供,猶如一顆顆虔誠的心,奉獻於三寶之前。
這不僅是對父母的報恩,也是對一切眾生的慈悲。
盂蘭盆會融合了華人慎終追遠的文化,成為中元節的核心,猶如一盞心燈,照亮生死兩岸。

濟度餓鬼,轉生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