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如果懶得出門看實體展覽,來一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梅蒂人(Métis)的線上展覽吧!
此線上展覽主要有六支影片,以下紀錄筆者觀賞各支影片後的重點整理和心得感想,讓我們一起認識梅蒂人的歷史和文化吧!
古早時候在加拿大的混血兒
1700年代末期,遠渡重洋到加拿大的歐洲皮毛貿易商因為生意關係與加拿大原住民女人結婚,他們的下一代和之後的子子孫孫稱為Métis(梅蒂人)。梅蒂人從小到大同時接受歐洲文化和原住民習俗薰陶,藉由家庭的互相照應與支持,產生了屬於梅蒂人自己的生活習慣,例如狩獵、手作串珠裝飾、梅蒂舞蹈…等。
灣拿說-
加拿大的原住民有三類,分別為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因紐特人(Inuit)及梅蒂人。根據2021年的人口普查,加拿大約有585,110位梅蒂人。到加拿大前,印象中的美洲原住民就是印地安人,沒想過還有印地安人和歐洲人的後代也被認為是原住民的一類。我覺得加拿大政府承認梅蒂人的身分,必定是認為他們在加拿大歷史文化上有著不可取代性。此作為對我而言相當特別,因為在臺灣,應該也有不少原住民與外來漢人結婚,但好像沒有聽過一個屬於他們專屬身分的稱呼?
梅蒂文化的傳承
影片中第一位自我介紹的長者,他說自己是Métis Cree(梅蒂克里人,克里族是加拿大第一民族裡的其中一族),因為Métis Cree是他的母語。「你什麼時候知道自己是梅蒂人?」他提到有人這麼問他。「從出生那天就知道了,因為我身上流著的是梅蒂人的血。」這是他的回覆。他認知到自己身為長者的重要性,和後代分享他們來自哪裡、如何蛻變成長、他們的掙扎以及成功,這些東西是學校不會教的。
影片中最後由一位長者介紹關於獨木舟的歷史故事。由於現在的公路在那時候還只是河流和湖泊,因此哈德遜灣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的總裁雇了八名原住民划漿手划著獨木舟巡查各地。
灣拿說-
影片裡受訪的前三位長者中,可以發現他們的穿著裡看到「∞」這個符號,它代表著兩個文化的融合,也代表梅蒂人永遠都在。影片裡的長者體認到,學校教育在梅蒂文化傳承上的幫助有限,自覺有責任擔任梅蒂語言及習俗相傳的橋樑,他們的精神令人佩服。
梅蒂人和土地的連結
影片中的受訪者Kim分享身為梅蒂人,從建造小木屋、打獵和藝術創作中,找到與土地的連結。每次打獵會花上Kim三個月以上的時間。這段日子裡,她試著理解大自然的一切,懷著敬重土地的心,學著如何利用所在環境給予的維生。在沒有旁人教導的情況下,自行學會了打獵和處理獵物,她相信這些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她曾捕獵過貂、貂熊(狼獾)、山貓、狐狸、郊狼和松鼠。為了累積荒野經驗和取得足夠的皮毛,她甚至會搭直升機去偏遠的地方。
灣拿說-
Kim在影片提到與生俱來的能力(blood memory),我也多少相信是存在的。尤其早期極度仰賴大自然供給維生的原住民,他們有些求生技能經由物競天擇,彷彿已融入他們的血液中。
傳統梅蒂手工藝
影片受訪者Patrick分享他用傳統的方式建造梅蒂人早期使用的交通工具- 紅河車(Red River Cart)和約克船(York Boat)。紅河車可以裝運皮毛、獵物和帳篷等。約克船可以乘載十人,也拿來運送皮毛、糖和麵粉。Patrick藉由建造約克船向曾為哈德遜灣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划槳手的曾曾祖父致敬。
灣拿說-
哈德遜灣公司於1670年註冊成立,早期經營皮草貿易,後來轉型為百貨公司,近幾年歷經新冠疫情與電商經濟崛起等挑戰,於今年倒閉,為加拿大今年最重大的新聞之一。
梅蒂舞蹈和音樂
梅蒂舞蹈中最經典的莫過於吉格舞(Jigging),其融合了歐洲和原住民舞蹈。除此之外,影片中也提到融入吉格舞舞步的方塊舞(Square Dance)。舞者還介紹了飾帶舞(Sash Dance)和掃帚舞(Broom Dance)。飾帶舞是受到蘇格蘭劍舞的影響發展而成,但放在地上的不是交叉的兩把劍而是兩條飾帶。關於掃帚舞的故事則是想跳舞的人就地抓來一把掃帚當自己舞伴。
和梅蒂舞蹈密不可分的是音樂。音樂以小提琴(Fiddle)為主,樂手和舞者照亮彼此,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有時兩者呈競爭關係,舞者跳得越賣力,樂手拉得越起勁,反之亦然。早年的生活娛樂選擇不如現代多樣,梅蒂人茶餘飯後,一旦有人拉起小提琴,其他人便隨著音樂起舞。
灣拿說-
自己還沒了解梅蒂人的歷史背景時,對於原住民拉小提琴這個畫面頗感疑惑。現在的我除了解開這個謎題外,也更能欣賞梅蒂人古今融合的舞蹈和音樂。因為覺得原影片裡掃帚舞的片段有點短,我特別去找了其他影片觀賞,真是令人目不轉睛的表演!希望未來某天能親眼看到!
梅蒂手作珠飾
以前,透過格雷修女(Grey Nuns)的教導,梅蒂人學會花朵刺繡。在當時的貿易路線(Trade Route)中取得小圓珠後,梅蒂人將小圓珠和花朵刺繡結合,創作出屬於自身文化的花朵珠飾。
販售手作珠飾(Beadwork)在古時候為梅蒂女性貼補家用的收入來源之一。現在,梅蒂人透過自製手作珠飾,找回身為梅蒂人的身分認同感,拉近與祖先的距離。手作珠飾的圖案以花為主,影片裡展示許多漂亮的珠飾花朵,有在衣服上的、有在帽子上的、有在鞋子上的、有在口罩上的、有在藝術品上的、有在苔蘚裹巾包(moss bag)上的。
灣拿說-
漂亮的珠飾讓我也想學著做一個,但珠子們好小,擔心太耗眼力。得知苔蘚裹巾包,覺得蠻有趣。這是梅蒂人為了讓嬰兒有安全感而製作的。苔蘚會被放在嬰兒的屁股下面,當尿布用。想不到苔蘚那麼實用!
有點懷疑這篇是目前最多文字的。雖然對原住民文化有興趣,但敲鍵盤寫這篇的動力主要來自方格子的「#展覽」徵文。雖然沒趕上截稿日,有點可惜,但最後還是完成了,值得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