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宜鼎 Innodisk × Jetson Thor:記憶體與儲存如何成為 AI 行動核心?

Mech muse 智慧新知-avatar-img
發佈於付費專區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當我們談到人形機器人時,大家眼前浮現的畫面,往往是那雙能走能跑的「雙腳」、能模仿人類手勢的「雙手」,甚至是能與人交談的「臉孔」。然而,真正驅動這些動作的,不只是外表或演算法,而是深藏在機器人體內的「記憶體與儲存系統」——它們決定了資料能不能即時傳遞,動作能不能毫秒等級協調,甚至能不能在高壓環境下維持穩定。

在這個領域裡,來自台灣的 宜鼎國際(Innodisk) 是全球隱形的推手。它的產品,讓人形機器人能夠更精準、更聰明、更可靠地運作。這不僅是硬體,而是支撐未來智慧機器「思考與行動」的基礎建材。

想知道宜鼎是怎麼從一家嵌入式記憶體公司,成為人形機器人背後的重要角色?它的財報數字,如何反映出 AI 與邊緣運算的龐大需求?接下來的分析,會帶你從公司背景、人形機器人的關聯,一路看到最新財務數據,拼湊出這家台灣企業的未來版圖。

宜鼎 Innodisk

宜鼎 Innodisk


一、從嵌入式記憶體到邊緣 AI:宜鼎的企業脈絡

宜鼎成立於 2005 年,總部設於新北市汐止,一開始以 工業級嵌入式儲存與記憶體模組聞名。隨著工業自動化、智慧零售、醫療電子的發展,他們逐步擴展至軟體、嵌入式週邊,並且積極布局國際市場——2008 年美國、2010 年日本、2011 年中國,2012 年歐洲子公司相繼成立。

這樣的全球擴張並不是單純的「市場開拓」,而是為了貼近客戶需求,提供能在地整合的 工規級解決方案。2018 年,宜鼎於宜蘭設立全球研發製造中心,並在 2024 年啟用第二期廠區,把「邊緣 AI」當作未來核心發展。

宜鼎的定位非常清楚:在消費電子巨頭爭奪雲端算力的同時,他們選擇深耕「邊緣」,提供能夠在實際環境即時運算的解決方案。這個戰略,讓他們自然地與 機器人產業鏈連結在一起。


二、人形機器人的後勤神經:宜鼎如何提供支撐?

1. 為什麼人形機器人需要宜鼎?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6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付費專區、臺灣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智慧新知
21會員
311內容數
27歲的剛畢業碩士生,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分享科技最新趨勢,目前寫人型機器人、AI人工智慧、小型核能SMR。透過文字與照片,我希望與你們一同暢想智能時代的可能性,歡迎加入這場科技之旅!
Mech muse 智慧新知的其他內容
2025/08/27
在全球人型機器人競賽中,台灣的研華不再只是工業電腦龍頭,而是試圖成為「機器人大腦」的推手。這篇文章將帶你看見研華如何從品牌定位、最新人型機器人佈局,到財報數字背後的產業訊號,揭示台灣在下一波機器人浪潮中的關鍵角色。
Thumbnail
2025/08/27
在全球人型機器人競賽中,台灣的研華不再只是工業電腦龍頭,而是試圖成為「機器人大腦」的推手。這篇文章將帶你看見研華如何從品牌定位、最新人型機器人佈局,到財報數字背後的產業訊號,揭示台灣在下一波機器人浪潮中的關鍵角色。
Thumbnail
2025/08/27
輝達最新「機器人大腦」Jetson AGX Thor 正式登場,效能大躍進、台灣三家廠商搶先入列,這不僅象徵 AI 正從數位走向「物理世界」,更預告機器人將迎來智慧手機般的黃金十年。讀完這篇文章,你將掌握新晶片的核心突破、台廠角色與未來產業啟示。
Thumbnail
2025/08/27
輝達最新「機器人大腦」Jetson AGX Thor 正式登場,效能大躍進、台灣三家廠商搶先入列,這不僅象徵 AI 正從數位走向「物理世界」,更預告機器人將迎來智慧手機般的黃金十年。讀完這篇文章,你將掌握新晶片的核心突破、台廠角色與未來產業啟示。
Thumbnail
2025/08/27
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台達 D-Bot 協作型機器人 的世界,了解它如何憑藉 AI、移動協作與數位分身技術,從奪下國際設計大獎到重新定義智慧製造,全面展現未來工廠的效率、安全與永續價值。
Thumbnail
2025/08/27
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台達 D-Bot 協作型機器人 的世界,了解它如何憑藉 AI、移動協作與數位分身技術,從奪下國際設計大獎到重新定義智慧製造,全面展現未來工廠的效率、安全與永續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工智慧是什麼?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模仿人類的思考、學習和決策的能力。它就像是一個聰明的電腦程序,可以執行許多原本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 語音辨識: 讓電腦聽懂人類的語言,像是 Siri、Google As
Thumbnail
人工智慧是什麼?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模仿人類的思考、學習和決策的能力。它就像是一個聰明的電腦程序,可以執行許多原本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 語音辨識: 讓電腦聽懂人類的語言,像是 Siri、Google As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隨著生成式 AI 逐漸進入消費、企業端等生活面向,人形機器人的未來也備受關注,究竟這項技術將如何改變人類生活、何時普及?被台灣網友稱為全民老爸的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在《TVBS》看板人物節目分享,人形機器人將像今天的汽車一樣普及,可能在 100 年後成為產量最大的機械系統。
Thumbnail
隨著生成式 AI 逐漸進入消費、企業端等生活面向,人形機器人的未來也備受關注,究竟這項技術將如何改變人類生活、何時普及?被台灣網友稱為全民老爸的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在《TVBS》看板人物節目分享,人形機器人將像今天的汽車一樣普及,可能在 100 年後成為產量最大的機械系統。
Thumbnail
什麼是 AI? Artificial Intellgent ㄧ個數位大腦 電腦新物種 模擬人類的腦神經 整合2D與3D的繪圖視覺 在Bing 裡面基本上分為這幾個類型: 逼真的3D動畫 動畫虛擬人偶 展示攝影 可愛貼圖 二為圖例 電腦科幻虛擬人偶 公司標誌 卡通電影海
Thumbnail
什麼是 AI? Artificial Intellgent ㄧ個數位大腦 電腦新物種 模擬人類的腦神經 整合2D與3D的繪圖視覺 在Bing 裡面基本上分為這幾個類型: 逼真的3D動畫 動畫虛擬人偶 展示攝影 可愛貼圖 二為圖例 電腦科幻虛擬人偶 公司標誌 卡通電影海
Thumbnail
每個月其實登錄市場的公司不少,但小火車沒有興趣的,就不會花時間撰文,有興趣的就會特別撰文分享。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3月18日在輝達GTC技術大會現場展示具備生成式AI功能的人形機器人,同時發布新一代AI晶片Blackwell B200 GPU,預告更聰明、反應更快
Thumbnail
每個月其實登錄市場的公司不少,但小火車沒有興趣的,就不會花時間撰文,有興趣的就會特別撰文分享。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3月18日在輝達GTC技術大會現場展示具備生成式AI功能的人形機器人,同時發布新一代AI晶片Blackwell B200 GPU,預告更聰明、反應更快
Thumbnail
NVIDIA 輝達CEO黃仁勳,於台北COMPUTEC 2024展開幕前的6/3晚間,在台大體育館發表主題演講,演講中秀出了GB200 NVL72伺服器成品,正式開啟人形機器人與AI 工廠的工業革命世代。而其中的GB200  Grace Blackwell 超級晶片是GB200 NVL72伺服器
Thumbnail
NVIDIA 輝達CEO黃仁勳,於台北COMPUTEC 2024展開幕前的6/3晚間,在台大體育館發表主題演講,演講中秀出了GB200 NVL72伺服器成品,正式開啟人形機器人與AI 工廠的工業革命世代。而其中的GB200  Grace Blackwell 超級晶片是GB200 NVL72伺服器
Thumbnail
特斯拉展示人形機器人進展,新款Dojo晶片宣布投產,帶動市場續關注在AI晶片、模型訓練投資、機器人供應鏈、電力、鏡頭、感測、電源與電壓管理、液體冷卻技術。
Thumbnail
特斯拉展示人形機器人進展,新款Dojo晶片宣布投產,帶動市場續關注在AI晶片、模型訓練投資、機器人供應鏈、電力、鏡頭、感測、電源與電壓管理、液體冷卻技術。
Thumbnail
#台達電 已經挑戰站穩60周位置 等到確認能站穩就可以開始規劃後續節奏 主要是AI伺服器電源結構跟過往伺服器電源是不同的 全世界只有兩間能做 機器人要普及化,AI電源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是後續本益比市場估值能不能因為這題材拉高 也要感謝台達電在這半年的修正,才有合理價格買
Thumbnail
#台達電 已經挑戰站穩60周位置 等到確認能站穩就可以開始規劃後續節奏 主要是AI伺服器電源結構跟過往伺服器電源是不同的 全世界只有兩間能做 機器人要普及化,AI電源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是後續本益比市場估值能不能因為這題材拉高 也要感謝台達電在這半年的修正,才有合理價格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