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到人形機器人時,大家眼前浮現的畫面,往往是那雙能走能跑的「雙腳」、能模仿人類手勢的「雙手」,甚至是能與人交談的「臉孔」。然而,真正驅動這些動作的,不只是外表或演算法,而是深藏在機器人體內的「記憶體與儲存系統」——它們決定了資料能不能即時傳遞,動作能不能毫秒等級協調,甚至能不能在高壓環境下維持穩定。
在這個領域裡,來自台灣的 宜鼎國際(Innodisk) 是全球隱形的推手。它的產品,讓人形機器人能夠更精準、更聰明、更可靠地運作。這不僅是硬體,而是支撐未來智慧機器「思考與行動」的基礎建材。
想知道宜鼎是怎麼從一家嵌入式記憶體公司,成為人形機器人背後的重要角色?它的財報數字,如何反映出 AI 與邊緣運算的龐大需求?接下來的分析,會帶你從公司背景、人形機器人的關聯,一路看到最新財務數據,拼湊出這家台灣企業的未來版圖。

宜鼎 Innodisk
一、從嵌入式記憶體到邊緣 AI:宜鼎的企業脈絡
宜鼎成立於 2005 年,總部設於新北市汐止,一開始以 工業級嵌入式儲存與記憶體模組聞名。隨著工業自動化、智慧零售、醫療電子的發展,他們逐步擴展至軟體、嵌入式週邊,並且積極布局國際市場——2008 年美國、2010 年日本、2011 年中國,2012 年歐洲子公司相繼成立。
這樣的全球擴張並不是單純的「市場開拓」,而是為了貼近客戶需求,提供能在地整合的 工規級解決方案。2018 年,宜鼎於宜蘭設立全球研發製造中心,並在 2024 年啟用第二期廠區,把「邊緣 AI」當作未來核心發展。
宜鼎的定位非常清楚:在消費電子巨頭爭奪雲端算力的同時,他們選擇深耕「邊緣」,提供能夠在實際環境即時運算的解決方案。這個戰略,讓他們自然地與 機器人產業鏈連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