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理線索
週末的夜晚,江筱晴把房間的桌子清空,只留下筆電、記事本和那片被密封的白花瓣。
結果只有一個結論:
在台灣,能穩定培育白梔子花的專業種植者,不超過十人。
她在記事本上一筆一筆寫下:
- 陽明山私人花卉培育園主——沈文浩
- 中部大學農學院教授——梁景森
- 台北花市資深花商——吳秀蘭
- 南投溫室農場主人——蔡國楨
- 曾任法醫,退休後開設園藝工作室的——張永信
- …(其餘五人)
十個名字,十個可能的「花之源」。
——
2. 初步篩選
江筱晴看著這些名字,心跳加快。
這已經不是新聞採訪,而是調查筆記。 她知道自己越過了那條界線,但她無法停下。
她開始標記:
- 與法律相關的:張永信(前法醫)。
- 可能接觸政商的:梁景森(大學教授)。
- 與北部案發地理相符的:沈文浩(陽明山花園)。
三個人被她圈起來。
「如果真的是兇手,他們一定和司法有某種糾葛。」
她低聲自語。
——
3. 意外發現
在搜尋過程中,她看到一篇舊新聞:
〈陽明山花園參與公益,為冤案受害者舉辦追思〉
照片裡,園主沈文浩正捧著一束白梔子花,神情肅穆。
江筱晴盯著螢幕,心口一緊。
——
4. 報社阻力
第二天,她嘗試和主管提起這條線索。
主管卻冷笑:「你以為自己是偵探嗎?白花殺人,你管誰種花?」 「可是這可能就是關鍵!」 「夠了,筱晴,你再繼續這樣,我只能把你調到地方線。」
江筱晴沉默,心裡卻更加確定——她必須靠自己追查。
——
5. 暗潮浮現
夜裡,她把那張「十人名單」貼在牆上。
每一個名字都像在注視她,像是在等待她挑出真相。
就在此時,窗外傳來短暫的腳步聲。
江筱晴猛地轉頭,卻只看見空蕩的街道。
她不知道,林紹文正在暗處凝視著她窗裡的光,眼裡閃爍著複雜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