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滬1
缺口
早已在海邊守候
看來像龍門
好奇的我躍入
以為門內有桃花源迎迓
直到找不到來時路
才驚覺那是石頭築成的
美麗的陷阱
沒有桃花
一生第一次在魚網作客
第一次遠離大海的關懷
一如離家出走的孩子
一生第一次上岸,也是最後一次
一切都成為海市蜃樓
兒時向母親學習交友
覓食和逃生的技術
都已成為臨死前口吐的泡沫
好玩的我游入
石滬的缺口
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
便注定永遠無法回家
永遠失去自己
啊,兄弟姊妹都跟著來
我永遠無法還它們的一生
躺在砧板上
最後一個念頭游入腦海:
倘若還有來生來生
我希望成為
石滬
──節自渡也〈石滬〉
渡也的〈石滬〉包含兩首同題新詩。一首如前頁擷取,以被石滬捕捉的魚群視角出發,說明因一時好奇與無心之過,卻以自己和伙伴生命為代價的後悔之情。
另一首則以石滬的視角出發,說明被利用為捕魚工具的無奈與無能為力。
呈現在同一情境下,不同利害關係人的不同視角與心聲,值得讀者細細咀嚼與省思。
*甚至有關作者為寫出的漁夫,又是如何看待魚群與石滬,也是另一個有趣的思考方向。
本詩所鎖定的「魚群」與「石滬」因各自不同原因蘊含懊悔與無奈之情。
「雙心石滬」因其美麗的形狀,象徵一種被偽裝的美好世外桃源,實則為無法逃離的陷阱。
在成長的途中,我們都曾因一時的好奇心或一念之差,犯下一些令人後悔的錯誤。錯誤或大或小,影響的層級也不盡相同。
有時候是可以誠心道歉與彌補的小錯,有時候則因一時不察,牽涉到法律,必須付出金錢與自由的代價。有時候更甚是以自己或他人的生命為代價。
*資訊小站:根據警政署統計,112年警察機關查獲少年嫌疑少年犯罪人口率每 10 萬人口 921.24 人。少年犯罪類型以涉「詐欺」案 2,193 人(占 20.32%)最多,「竊盜」案 1,418 人(占 13.14%)次之;與上年比較,以「詐欺」案增加531人(+31.95%)最多,「兒少性剝削」案增加 338 人(+59.82%)次之。
所幸大部分的人所犯下大部分錯,都並不是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
正視錯誤的唯一方法,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誠心的更正與彌補後,再次前進。
同時更重要的是能再採取行動前,確實評估自己的行為對自己與他人的影響。
美好的生活存在踏實的行動與規畫而非投機取巧之中。
而當自己身為「石滬」的角色時,也可以進一步思考,自己是否真如被固定的「石滬」那樣無法行動?或許採取一些小小的行動,就能為自己的無奈和他人的處境帶來改變。
感謝每一個路過的你!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有想了解的主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有機會我也會持續整理相關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