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鐵三角》電影海報;僅作報導及評論用途)
「你不知道嗎?林嶺東跟杜琪峯是同一個人。」這句不明所以的對白,擷取自一個,或兩個精神病患之間的對話,來自導演徐克在《七人樂隊》(2020)執導的短篇〈深度對話〉。徐克、林嶺東和杜琪峯的好交情是寫在影史上的,2007 年,他們合作執導《鐵三角》,三個導演拍一部電影,徐克開頭、林嶺東中段,杜琪峯收尾。電影完成後評價兩極,杜琪峯也曾說,這就是三個老友的玩票之作。在我個人感受來說,《鐵三角》有其平衡於情懷和風格的動人處,儘管不在今年影展選映範圍,但在銀河映像的攝製系譜中,值得花時間重訪;目前在臺灣,本片可於 Disney+ 觀賞。
2007 年前後,應屬杜琪峯在國際影展風頭最盛的前後幾年,從《大事件》(2004)、《黑社會》(2005)等片在坎城影展收獲聲勢之後,2007 年,《鐵三角》與《神探》、《文雀》合計三片同時拍攝、前後殺青(三部電影的女主角都由林熙蕾擔任)。《神探》最後去到威尼斯影展、《文雀》到柏林影展,《鐵三角》則是一度盛傳將入選坎城影展主競賽,最後一刻出現在坎城觀摩單元。電影沒有劇本,徐克開頭,林嶺東、杜琪峯兩人拿著前面留下的素材接龍式拍攝本片,徐林二人都在坎城影展首映現場才透過完整作品看到各自故事的後續發展,留下軼聞,也有電影裡外呼應的妙處。
《鐵三角》由任達華、古天樂、孫紅雷、林熙蕾、林家棟等人聯合主演;杜琪峯之銀河映像與徐克、施南生之電影工作室聯合攝製,描述三個小人物受神秘黑衣人邀請,意外踏上一段犯罪旅程;其中一人的妻子與情夫,則為這個故事再添變數。片名「鐵三角」,遽聞是工作人員現場戲稱,演變為電影片名,對應電影,當然是對任古孫三人的反差描述,但更明顯的指涉,則是徐克、林嶺東、杜琪峯等三位大導演合體拍片的招牌。如杜琪峯所言,《鐵三角》帶有玩票作品的色彩,據傳電影起頭在三個好友多次聚餐時交換應該合拍電影的願望。談《鐵三角》,便難以不談徐林杜三人在香港電影史的位置,他們同時經歷過幾個重要的階段:電視台磨練、新藝城的商業產製、作者風格的突破,與「西進北上」的轉場。
徐克、林嶺東、杜琪峯三人,皆於 70 年代後期於香港電視圈發跡。1976 年,劇集《書劍恩仇錄》由王天林監製、無線電視台播出,林嶺東與杜琪峯皆在劇組中,於王天林身邊學習。王天林此後為兩人師父,林杜兩人為師兄弟,好交情從當時便開始,也與當時同樣在電視圈打拼的徐克結緣。80 年代,徐克最早以新浪潮導演身分出頭,往電影圈發展,並在之後與黃百鳴等人組成「新藝城」七人小組,在 80 年代香港風頭最盛,無論是徐克監製、吳宇森執導的《英雄本色》(1986);林嶺東風格開創之作《龍虎風雲》(1987),至杜琪峯的早期代表作《阿郎的故事》(1989),「新藝城」在 80 年代固然以市場反應掛帥,但也扶持幾位未來名氣響亮的作者導演完成平衡風格與商業回收的早期轉型。90 年代晚期,徐克與林嶺東皆赴好萊塢發展,循吳宇森的道路,拍攝些許 Jean-Claude Van Damme 主演一類 B 級動作片;杜琪峯則約莫在同時期開創銀河映像,於香港本地完成風格轉型的艱困道路。2010 年代前後,三人先後「北上」接觸中國合拍片,成品質地與發展各有優缺,2020 年再回香港合拍《七人樂隊》,緬懷 80 年代香港,說是懷舊,也像輓歌。
攤開三人發展史,年歲與輩份相近的三位大佬,生涯軌跡似乎會為 1980 年-2020 年這 40 年的香港電影發展史留存見證。2007 年合作《鐵三角》,在實質作品成績之外,風格拼貼實驗的趣味,也因三人的影史位置多一份樂趣。《鐵三角》不同於尋常的三段、五段或多段電影,是讓每個導演各自執導獨立段落,而是模糊接縫處,讓三人完成故事接龍再拼貼合一。剪輯 David Richardson 是銀河映像招牌剪輯師,2016 年他在另一部銀河作品《樹大招風》接觸相似的創舉,《鐵三角》的「順序」相對正常,沒有三合一組裝的拼貼需要,主要吸引人的還是導演思維與組裝趣味。
負責電影開頭的佈局,徐克在電影開頭 30 分鐘製造大量角色關係的錯綜複雜。兩名看來毫無關聯的角色突然碰上彼此、一個未完的衝突被拋下、一個混雜情殺或多種可能性的線頭被埋入,徐克以一個神秘老人帶來寶藏的訊息,為《鐵三角》打開充滿懸疑的開頭;林嶺東接手的中段 30 分鐘,則大破大立地讓故事的基調高度濃縮,原本是人性貪婪象徵的寶物金縷衣,突然變成絕望愛情的隱喻,任達華與林熙蕾角色個別顯現的精神問題,與透過手機螢幕進行照映的人心顯像,讓電影氣氛變得陰鬱文藝,節奏斷裂,徐克的起頭頓時不明所以;杜琪峯的最後 30 分鐘,則有擱置情節、強行收官的氣勢,主角群離開前段的情愛糾葛,開著汽車在圓環道路上不停轉圈,顯現銀河映像招牌的視覺隱喻,「迷失」的母題也彷彿從 2006 年《放.逐》一脈相承,雖未有前作的政治隱喻格局,但杜琪峯將角色引入小屋,多方人馬在此交會,高草構成的場景像是角色心理迷宮的具現化。主角群在關鍵時刻放棄開槍,而是丟下財寶,迷宮的出路竟自動浮現,更玄妙的是,角色走出高草,攝影機頓時透過高低差,讓觀眾看見仍困在其中的角色彼此開槍廝殺,廝殺者迷、旁觀者清,視覺趣味仍是杜氏招牌手筆。
杜琪峯在結尾一段,一舉取消前段角色糾葛的情愛關係,尤勇、林雪等配角出場,讓主角群的遭遇多幾分荒誕趣味。電影終局,三人駕車離開,突見開場如鬼魅的神祕老人再次出現在路邊攔車,具現內心貪欲的效果,讓三個角色嚇得魂不守舍,些許奇幻趣味,是杜琪峯電影少見,算是銀河創作組的神來之筆。《鐵三角》刻意不分裂三個導演的段落,壓抑彼此完整發揮的空間,也在結尾湊出整體性;但同時,仍讓三人段落各自明確看出彼此風格,直接來說,當風格仍然可以彼此辨識,其實還是三部分裂影片。既分裂又整合,《鐵三角》難謂成功或失敗,但如此「老友合作」的任性嘗試,終歸在三人的作品系譜中都留下特殊印記。2007 年《鐵三角》之後,林嶺東創作力道消沉、進入半退休狀態;徐克開展一連串「狄仁杰系列」等中國奇幻武俠大片的不歸路;杜琪峯則繼續在中港合拍片的微妙尺度中掙扎分寸,直到 2019 年方階段性結束。《鐵三角》的結局,三個小人物在夜路同行,固然知道「不能停車」,但前路漫漫、鬼魅隨身,多年後回頭重看,也為該時間點留下一則時代存證。■
※※
鐵三角/Triangle,香港,徐克、林嶺東、杜琪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