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時候,鬼門開的夜晚不是在床上好好睡覺,而是跟著爸媽到宜蘭的市區,站在街邊看遊行,追著一隊又一隊的踩街隊伍,領平安糖、平安米跟小公仔,最後再去去河公園看大家放各式各樣的水燈,小時候的我不知道原來這是宜蘭傳統且獨特的民俗盛會-宜蘭水燈節。

圖片來源:https://eatmary.net/5349?utm_source=chatgpt.com
傳說由來
宜蘭放水燈的最早紀錄,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間。傳說有一名賣麵小販長期病痛纏身,無奈之下前往城隍廟祈求指示。神明指點必須組織「吹鼓陣」於中元前夕遶境,方能痊癒。果然神蹟顯現,自此小販年年重演此舉,並逐漸吸引鄉民效法,形成地方習俗。到了1825年的詩作《蘭城中元》中,已能窺見當時遶境與放水燈的盛況,顯示其歷史源遠流長。
象徵
水燈節通常在農曆六月底至七月初舉行,也就是正逢「鬼門開」的時節,儀式包含城隍爺出巡、鼓陣踩街、祈福祭典與放水燈等,特別是「水燈頭施放」被視為重頭戲,象徵引領孤魂歸途,當水燈漂流於宜蘭河面,代表人們對孤魂的關懷,亦寄託對平安順遂的祈願。
現代的水燈節
隨著時代演變,水燈節不再僅限於宗教祭儀,而逐漸融入觀光與文化推廣。2000年起,宜蘭市推動「宜蘭城水燈會」,2007年加入藝術表演與觀光元素,使活動更具現代特色。2009年更被登錄為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成為在地重要的文化象徵。
資料參考:
- 台灣文民 https://taiwanfolk.com/ceremony/detail/42?utm_source=chatgpt.com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tcmb.culture.tw/zh-tw/detail?id=284483&indexCode=Culture_Event&utm_source=chatg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