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種植入門初階版
哈哈~~來到這裡一定是被鮮甜的草莓滋味所吸引而來。
為什麼吃草莓要自己種植,因為台灣草莓這麼貴,農藥殘留高。想吃到好吃的草莓便宜的草莓沒有農藥的草莓一定要自己種才安心
在這裡分享我實際的種植經驗~~相信你
只要更深一層了解草莓種植要種植出讓人滿意的草莓果實並不困難。
認識草莓苗:
草莓是怕濕怕熱,怕下雨喜愛冷涼的作物。
適合在氣溫18-22度的有機質豐富的微酸性土壤(pH 5.7-6.5)中生長,
需要排水良好且無雨但有日照充足灌溉的環境生長條件。
冬季是其最佳生長與採摘的時節,每年的12月至隔年4月左右,其中1月至3月是最佳採收盛產期,
草莓最為香甜肥美。
草莓一年採收幾次?
草莓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每株可收成2年,收成期近半年,台灣通常在10~12月種下,11月開花,果實成熟期約30~40天,因此最快約12月初可進行採果。
因為是連續開花結果,每株草莓會開4次花、結4次果,在家栽種的生長週期也大致相同。
日夜溫差會影響草莓的甜度:
台灣主要的草莓產地集中在苗栗縣,以大湖鄉為首,被譽為「草莓王國」,
就是擁有適合草莓生長得天獨厚的盆地氣候,日夜溫差大多陽光的環境,
冬季需要全日照,夏季則需半日照,並移到通風半日照處,避免強烈陽光直射。
草莓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容易死亡,夏季可將植株移至通風良好處休眠越夏。
土壤消毒:
草莓容易受到真菌、線蟲及細菌感染,因此土壤消毒是栽培前的重要步驟,
種植前必須先土壤消毒。
少量用水煮溫度100度高溫澆開水,
多量用太陽熱處理將濕潤土壤覆蓋透明塑膠布,曝曬 4–6 週。
土壤配土:
加強透水性,建議可以在土中加入椰子纖維或粗坑
加強底肥:
草莓在定植前,土壤務必下足底肥,這可使草莓營養更全面的補充,有利後期開花座果。
更棒的資材:
草木灰/苦茶粕/石灰硫磺合劑/營養土///////
物理性防治:
用蚊帳、網袋等保護植株,可透氣也不會阻絕陽光便可大幅減少蟲害,並防治鳥害,
無毒防治建議使用:
蟲害:
葉蟎、棉蚜:可施植物油混方
斜紋夜蛾 :可施用蘇力菌
臺灣花薊馬 :若有發現,應另放置黃色黏紙
病害:
白粉病噴「乳化葵花油」
炭疽病噴「石灰硫磺合劑」
果腐病噴「中和亞磷酸」
防止草莓裂果:
避免土壤水份快速增加,驟乾驟濕的土壤環境會誘發裂果的最大原因。
溫度濕度調節:
為了避免高溫對草莓造成的影響,避免強烈日照造成植株生長不良。
可以透過遮光網降低陽光強度,尤其是在夏天。
草莓需要水,但討厭積水。
盆栽草莓每天澆水,直到水從盆底流出,露地栽培則視天氣濕度調整澆水頻率,嚴禁積水,以免根部無法呼吸或爛根,不乾不澆保持土壤微濕即可。
肥料調節:
草莓對肥料需求高,可少量多餐施用有機肥或緩釋肥,應以薄肥勤施的方式,
少量多次給予,以免肥傷,並在結果後增加施肥頻率。
通風調節:
修剪移除老葉和枯葉,有助於改善通風、促進生長新葉和開花結果,並預防病蟲害。
草莓果皮與土壤直接接觸容易產生病害,應盡量避免。
建議盆器:
草莓適合種植在淺根、排水良好的盆器,尺寸會影響結果量及株體健康以下是建議:
建議,選用7吋大盆 7 吋 ≈ 17.8 公分
草莓根系較淺,深度 15 公分以上即可;盆徑越大,保水與養分儲存能力越好。
草莓走莖繁殖的好處:
栽種草莓最棒的是利用「走莖」來繁殖,草莓會長出一條一條長莖,
我們稱它為「走莖」或「匍匐莖」。
1. 生長速度快
走莖繁殖的新株,通常只需 1–2 個月即可獨立成長,較種子繁殖快許多。
2. 存活率高
走莖上的幼株在仍與母株相連時可獲得養分,生根後存活率接近 100%。
3. 成本低、操作簡單
不需購買種子或組織培養苗,利用母株伸出的走莖即可繁殖新株。
適合家庭種植與小規模農園。
4. 保持母株優良特性
因為是無性繁殖,子株基因與母株完全相同,能保留甜度高、抗病性強等優點。
5. 可批量繁殖
一株健康草莓在一個生長季能長出多條走莖,可繁殖多株,快速擴大栽培規模。
參觀可愛草莓小苗
結論:
草莓苗嬌小需要更多的苛護與照顧,才能結成美好的果實,草莓種植選擇有利於草莓苗的方法,
選擇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以及有利於草莓苗成長的條件,加上你的不斷努力~離成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