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這位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身後的智囊,他的人生哲學和投資智慧,都濃縮在他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Poor Charlie's Almanack)這本書中。這本書並非一本傳統的商業或投資指南,而更像是一本智慧語錄集,涵蓋了投資、商業、心理學、歷史、以及人生哲理等多元領域。蒙格的核心思想是:要成為一個全方位的人,而不是只懂單一領域的專家。他認為,跨領域的知識能幫助我們建立一個「多元思維模型」(Latticework of Mental Models),這正是他能做出卓越判斷的關鍵。

普通常識,非凡智慧
乍看之下,《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書名中的「普通常識」(Common Sense)似乎不具備任何吸引力,但這正是蒙格的精妙所在。他所謂的「普通常識」並非指人人都懂的常識,而是指那些深刻且跨越學科界限的基礎原理。他堅信,掌握這些「普通常識」比鑽研任何單一學科的艱澀知識更為重要。例如,他引用了心理學中的「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es)來解釋為什麼人們會做出非理性的投資決策;他借用了物理學中的「臨界質量」(Critical Mass)來解釋某些商業模式的成功;他還從生物學中的「物競天擇」中體悟到,企業也必須不斷適應和進化才能生存。
這本書沒有複雜的數學公式,也沒有華麗的理論包裝,只有蒙格用最樸實、幽默,甚至有些尖銳的語言,直白地闡述他對世界運行的理解。他用大量的歷史案例和個人經歷來佐證自己的觀點,讀起來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他最著名的「倒過來思考」(Invert, Always Invert)原則,更是顛覆了許多人的思維模式。他認為,與其去思考如何成功,不如先思考如何避免失敗。這個看似簡單的邏輯,卻能幫助我們避開許多陷阱。例如,在投資時,他不會只關注哪家公司有巨大的增長潛力,更會先思考:這家公司有什麼致命的弱點?它的競爭對手會如何反擊?當所有人都看到「上漲」時,他會先思考「下跌」的可能性。
建立多元思維模型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最核心的內容,莫過於「多元思維模型」這個概念。蒙格認為,人生和投資中的許多難題,都不是單一學科的知識可以解決的。我們必須像一個「跨領域的思考者」,從不同學科中汲取智慧,並將它們融會貫通。他鼓勵我們廣泛閱讀,從歷史、心理學、物理學、生物學、經濟學、哲學中學習。這些知識就像是工具箱中的不同工具,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就能從中挑選出最合適的工具來解決。
舉例來說,當我們在評估一家公司時,除了財務報表和市場數據這些經濟學工具,我們還應該運用心理學來分析管理層和消費者的行為;運用歷史學來理解公司的發展軌跡和產業週期;甚至運用生物學來思考公司的組織結構是否健康。這種多維度的思考方式,能讓我們看得更全面、更透徹,進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蒙格特別強調了避免「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的重要性。他指出,人們總是傾向於尋找能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而忽略那些反駁的證據。為了克服這種偏誤,我們必須學會自我批判,主動去尋找與自己觀點相悖的資訊,並客觀地進行評估。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習慣,但卻是通往智慧的必經之路。

投資與人生:從《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學到的事情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雖然不是一本投資書,但其背後的哲學卻深深影響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體系。蒙格教導我們,投資的核心並非是短線交易和市場預測,而是長期持有優秀的企業。他認為,我們應該像購買一塊農田或一棟房產一樣,去擁有公司的股權。這要求我們對公司有深入的理解,並相信其長期價值的增長。
除了投資,這本書對我們的人生也有深刻的啟示。蒙格強調持續學習和保持理性。他認為,一個人要想在人生中取得成功,就必須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知識,並且在面對誘惑和壓力時,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他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完美地詮釋了這個理念:每天閱讀、不斷思考、避免非理性的行為。
總結來說,《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它沒有提供一條通往財富自由的捷徑,也沒有任何一蹴可幾的成功秘訣。它傳遞的,是一種簡潔、實用、跨領域的思維方式。這本書讓我們明白,真正的智慧,並非來自於掌握深奧的知識,而是來自於對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以及能將這些原理運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它教導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更優秀的思考者、決策者,最終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儘管它內容「通俗」,卻成為了無數成功人士奉為圭臬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