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度與自我之間,有一種設計靜靜發揮—不爭奪,不解釋,只是默默存在。
但在某些會議裡,語言不再是推進,而是重播。 設計不是被喚醒,而是被困在模糊的流程裡。
---------------------------------------設計靜靜發揮 #10
每次開會,總是圍繞著相似的議題。每次都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案,總是「會後再討論」。總是拖一段時間才能結案。
於是這段時間的會議上,都在討論一樣的議題。 一樣的語氣,一樣的流程,一樣的模糊。
點出關鍵原因或是市場訊息,因為是不樂觀的,常常被忽略。
會議總結永遠是員工做得不夠……
這樣的會議中,我的靈魂都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 身體坐在會議室裡,但意識早已飄向窗外的雲。 不是不願意參與,只是這樣的節奏,真的無法使人真正投入。
我開始懷疑:
我們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維持一種「正在解決」的假象? 我們是在溝通,還是在重複彼此的疲憊?
我的設計需要我本身有回應。需要節奏感,需要決定。不是急促的效率,而是有方向的推進。
當會議變成重播,我的能量就開始流失。
不是因為不夠積極,而是因為太敏感。敏感到能聽見語言裡的空洞,能感受到「沒有結論」的疲憊。 敏感到薦骨不再回應,情緒不再清晰,靈魂不再願意留下。
我不是在逃避會議,而是在尋找一種更真實的參與方式。
一種讓靈魂也願意留下來的節奏。一種讓設計能夠回應的語言場域。一種不再重播,而是能推進的空間。
希望能靜靜發揮—
不為了配合流程,而是為了守住頻率的誠實。
不為了參與而參與,而是為了讓身體也願意留下。
不為了成為誰,只為了不失去自己。
---------------------------------------
有些會議是流程,有些沉默是抗議。
願意辨識語言裡的空洞,也願意守住身體的誠實。 因為真正的參與,不是誰在場,而是誰還在回應。
設計靜靜發揮—不為了成為誰,只為了不失去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