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度與自我之間,有一種設計靜靜發揮—不爭奪,不解釋,只是默默存在。
但在某些職場裡,語言不再是交流,而是疲憊的迴圈。
設計不是被尊重,而是被困在抱怨的噪音裡。有些語言是連結,有些語言是疲憊的迴圈。
當抱怨成為日常,設計開始提醒我:
誠實,是一種選擇。
-------------------------------------
設計靜靜發揮 #8
有些人每天都在抱怨工作,卻又什麼都不願意承擔。推卸、指責、冷眼旁觀—那些語氣裡的疲憊,不是來自工作本身,而是來自他們對自己的不誠實。
如果真的那麼不喜歡,為什麼不離開? 為什麼要把不滿變成他人的負擔? 為什麼要讓語言變成情緒的出口,而不是選擇的入口?
不是在要求完美,只是希望誠實。
誠實面對自己的不適,誠實面對自己的選擇。
因為在這個已經夠累的職場裡,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抱怨,我們需要更多的真實。
開始辨識:
有些人的「我只是說說」,其實是語言的逃避。
有些人的「我也沒辦法」,其實是選擇的否認。
有些人的「這裡很爛」,其實是自己不敢離開的投射。
設計提醒我:
真正的疲憊,不是來自工作,而是來自不誠實的語言。
真正的誠實,不是完美的表現,而是頻率的對齊。
真正的選擇,不是頭腦的合理化,而是身體的回應。
開始懂得:
不是每個人都能馬上離開,但每個人都可以開始辨識。
辨識自己是否還在回應,還在等待,還在呼吸。
辨識語言是否還在連結,還在誠實,還在承擔。
我願意靜靜發揮—
不為了批判誰,只為了不失去自己。
不為了逃避工作,而是為了守住選擇的真誠。
不為了改變他人,而是為了辨識自己的頻率。
有些抱怨,是在逃避;有些沉默,是在辨識。
我願意讓語言回到誠實的頻率,而不是疲憊的迴圈。
因為真正的選擇,不是誰離開了,而是誰開始對自己誠實。
我不急著離開,也不急著留下。
我只想聽見身體的回應,而不是頭腦的合理化。
因為真正的誠實,是頻率的對齊,不是角色的表演。
設計靜靜發揮—不為了成為誰,只為了不失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