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紹的沒落 包浩斯的永恆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Less is more,and affordable.

Bauhaus 1919 年誕生於德國威瑪,1925 年遷至德紹,1920年代的德紹是個重要的工業城市(集中營使用的毒氣大多於此生產),作為新興的工業城市,急需要尋找方法為工人興建廉價房屋,並希望為城市注入文化動力,打着「藝術與科技結合」旗號的Bauhaus落戶德紹,可算是相得益彰。

raw-image

事實上,Walter Gropius在威瑪時期就已經設計了實用、光線充足的住宅方案。在落戶德紹不久,就設計了社會住宅Dessau-Törten Estate,以及政府的Employment Office等公共項目。

Bauhaus 不只是一所設計學校,而是一種改變世界的理念:設計要為生活服務,美學不該只是擺好看的裝飾,主張製造出具功能性、適合量產的產品。但在火熱發展時,卻被納粹盯上。希特勒雖然一開始默許或利用這些功能主義住宅(畢竟能解決工人住的問題),但他本人審美完全相反。他嚮往的是「希臘羅馬帝國風格」那種巨大石柱、雕花、恢宏氣派的權力象徵,從他對於柏林的重建工程「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亞」(Welthauptstadt Germania)便可一探究竟。對他來說,Bauhaus 「四四方方像盒子」的房子,根本是醜到無法忍受的「文化布爾什維克」。就是「左膠+崇外」,設計理念太前衛,師生裡有太多猶太人、左翼思想與外籍藝術家,強調國際主義,跟納粹「血與土壤」的民族主義完全唱反調。

raw-image
raw-image

1932 年,德紹市政府在納粹壓力下勒令Bauhaus關閉。最後一任校長 Mies van der Rohe嘗試把學校搬到柏林,以私人機構形式繼續,但撐不到一年,1933 年希特勒上台,蓋世太保直接突襲搜查,逼得Bauhaus徹底關門。

但故事沒有就此結束,大師們紛紛流亡:Walter Gropius、Josef Albers等跑去美國,Moholy-Nag在芝加哥創立New Bauhaus(現今的IIT Institute of Design) ,讓這股設計 DNA 在全世界開枝散葉。

所以某種程度上,納粹雖然關掉了Bauhuas,卻意外把它「全球快遞」了出去。今天的 Apple Store、IKEA、無印良品,都還能看到包豪斯的影子。

raw-image

大師之家(Meisterhäuser)是包昂Bauhaus老師們的宿舍兼實驗場,Gropius、Klee、Kandinsky……住在一起,簡直就是「天團宿舍」;想像他們邊喝咖啡邊辯論「線條要水平還是垂直」,就覺得日常很不日常。

Bauhaus博物館於2019 年,Bauhause百年時開幕,意外的建立於Bauhaus主要建築群的另一側,收了全球最大量的包豪斯藏品。

raw-image
raw-image

雖然有Bauhaus之城的光環,但今時今日的德紹,人口只有八萬多人,面對不少前東德城市的問題:工業沒落、人口老化、工廠廢置等等……老實說,今天的德紹驟眼看上去,是個沉寂蕭條、了無生氣的城市。街上整天都沒幾個人,在短暫逗留的幾天當中,唯一見到超過兩三人的場合,大概就是博物館旁的公園,帶著孩子出遊的家庭,說真的要不是大白天去,實在怪可怕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ss HowGood 好好小姐
0會員
1內容數
Food | Cooking | Travel | Living 一件事不被評述過,就等於不曾存在過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適才看到有人讀了新出的中文譯本《班雅明傳》,摘錄書中內容:「短短幾個月內,德國流失了它的作家、詩人、演員、建築師、畫家、導演和教授。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文化大失血。」我對這句話沒有任何意見。不過這倒是讓我想到了一個事情: 有的,在班雅明從德國流亡以前,不久前有另一個國家遭遇過同樣的文化悲劇。
Thumbnail
適才看到有人讀了新出的中文譯本《班雅明傳》,摘錄書中內容:「短短幾個月內,德國流失了它的作家、詩人、演員、建築師、畫家、導演和教授。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文化大失血。」我對這句話沒有任何意見。不過這倒是讓我想到了一個事情: 有的,在班雅明從德國流亡以前,不久前有另一個國家遭遇過同樣的文化悲劇。
Thumbnail
海德堡與海德堡大學,城市與大學共生,海德堡大學是德國浪漫主義與人文主義的搖籃。在老城閒逛,彷彿置身在馬克思偉伯(Max-Weber)、雅斯培(Karl Jasper)、盧卡奇(György Lukács)、.....等著名思想家駐足之地。特別要在學生餐廳用餐,體驗德國大學生的悠閒。
Thumbnail
海德堡與海德堡大學,城市與大學共生,海德堡大學是德國浪漫主義與人文主義的搖籃。在老城閒逛,彷彿置身在馬克思偉伯(Max-Weber)、雅斯培(Karl Jasper)、盧卡奇(György Lukács)、.....等著名思想家駐足之地。特別要在學生餐廳用餐,體驗德國大學生的悠閒。
Thumbnail
【緣起】 今天文化界,誰知道 Auerbach ? 以「準確的性感」,對抗從新古典到後現代,以理性科學為名的經院術語,進行一種「底層解放」,一種千年底蘊、不間斷的「文學暴動」! 班雅明的摯友,Erich Auerbach,召喚三千年現實文學之靈魂,至死地而後生!
Thumbnail
【緣起】 今天文化界,誰知道 Auerbach ? 以「準確的性感」,對抗從新古典到後現代,以理性科學為名的經院術語,進行一種「底層解放」,一種千年底蘊、不間斷的「文學暴動」! 班雅明的摯友,Erich Auerbach,召喚三千年現實文學之靈魂,至死地而後生!
Thumbnail
前言   本文一方面,藉由本學期(112上),中央哲學研究所陸敬忠老師開設的課程-「西方哲學專題Ⅱ:體系性方法學」,思考何謂體系性哲學;另一方面,藉由介紹德國有機建築集大成者-旅德華裔建築師李承寬(1914-2003)之兩本著作;成大建築系孫全文老師的《李承寬與德國有機建築》(2008
Thumbnail
前言   本文一方面,藉由本學期(112上),中央哲學研究所陸敬忠老師開設的課程-「西方哲學專題Ⅱ:體系性方法學」,思考何謂體系性哲學;另一方面,藉由介紹德國有機建築集大成者-旅德華裔建築師李承寬(1914-2003)之兩本著作;成大建築系孫全文老師的《李承寬與德國有機建築》(2008
Thumbnail
  在座的各位建築先進午安,我們學習的那麼多年的建築,可曾想過「建築」是奠基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若未想過,是這個問題不重要,還是這是個「危機」?事實上,建築教育從未思考過建築學起源的問題,原因除了是不知道如何思考此問題外,更是完全忽視起源問題的重要性。   如同胡塞爾在1936年發表的
Thumbnail
  在座的各位建築先進午安,我們學習的那麼多年的建築,可曾想過「建築」是奠基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若未想過,是這個問題不重要,還是這是個「危機」?事實上,建築教育從未思考過建築學起源的問題,原因除了是不知道如何思考此問題外,更是完全忽視起源問題的重要性。   如同胡塞爾在1936年發表的
Thumbnail
  在連續四周聽完王增榮(下稱王大)的課後,有種感覺是從沒在建築系感受過的,即一種與生命呼應震動的感覺,這種感覺過去不是沒有,但多數是在哲學課上,如今在談論建築的課上感受到,可見王大的評論有碰觸到建築的核心。   王大表示,這四堂課都是以他的感覺、他認為的方式談論,意思就是不談學術理論
Thumbnail
  在連續四周聽完王增榮(下稱王大)的課後,有種感覺是從沒在建築系感受過的,即一種與生命呼應震動的感覺,這種感覺過去不是沒有,但多數是在哲學課上,如今在談論建築的課上感受到,可見王大的評論有碰觸到建築的核心。   王大表示,這四堂課都是以他的感覺、他認為的方式談論,意思就是不談學術理論
Thumbnail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Thumbnail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