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書店經營在越來越難賺錢的情況下,被加上精神滿足跟浪漫的色彩,但在商業上,陷入長期無解的困局。
書一樣有人在看,書店一樣有人在逛,市場一樣在跑,但在商業上,成本上漲、營收下降造成的利潤壓縮,自然就會形成困局,這個困局,不是用「開書店很浪漫」就可以解決的。
但明知道商業上不賺錢,卻還持續開店的人在堅持什麼呢?「追求老闆意志延伸的呈現」,是我觀察下來,最大的可能原因。
也就是說,在這困局已成的時間點,還跳下來開書店的人,多半在乎的,是自己的想法,能否透過書店被看見,甚至被正向支持,單純想賺錢的,會跑掉去找更能賺錢的路。
而在商業上討不到好處的書店,自然得在其他經濟來源,找到生存之道,無論是走入地方創生、文化觀光、甚至是執行政府專案,都是常見的衍生路線。
「為了生存。」
幾乎是每個小書店,會強迫自己去執行一堆雜案的主要理由,這是每個小書店的困局,而起源,來自於跳進市場的人,各種被動或主動所遭遇的商業衝擊。
但這商業衝擊,牽扯龐大的結構性問題,不是一間小書店能解的。
還想跳書店坑的朋友,先把浪漫放後面,想想實際的商業顛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