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今年,透過「不消費計劃」的執行,我已經連續記帳有9個月的時間了,隨著越來越抓得到日常生活消費的規律感,以及生活的節約術,同時,更知道適度克制自己的慾望。
好不容易度過了有點煎熬的年中繳稅期,度過了暑假,想不到,該面對的還是需要面對。

看到這張照片還是會覺得滿荒謬的
花大錢的時候,終於來了啊~~~~~~~~~(仰天長嘆)
身為自由工作者,筆電就是我的生財工具,這一次我不選擇維修,趁機將筆電設備做個全新升級,評估許久,終於決定入手 MacBook Air M4晶片(咦,要準備來開箱文了嗎?)

意外發現午夜黑在燈光下的色彩好迷人喔!
不不,這次是想跟大家分享,下半年了,準備來做年底~明年度的預算吧!
這讓我回想,過去的自己根本沒有做「年度預算」的概念,很常變成:咦,這個月收到機車燃料稅的單子、下個月要包紅包、機車這裡壞、那裡壞,然後才從存款帳戶,或是從年終獎金提領來付,最後帳戶變得亂七八糟,也感覺不到存款數字漸漸長大。
這個月,正因為使用信用卡做了新筆電的分期,我也一併將年底三個月到明年年中(繳稅月)的「每月預算表」一次預填好。
從表格清單就可以清楚看到,除了我自己每月應負擔的房貸、管理費及固定開銷,還多了一筆需支出的分期卡費,同時知道會持續多久。
10月開支預算表(舉例)
———固定費用約 $27300———
☑︎房貸 $9000
☑︎管理費 $1800
☑︎醫療保險 $5500
☑︎個人勞健保 $3000
☑︎手機網路 $1000(月租費是599方案+170my video費用,再多抓一些通話費預算)
☑︎貓咪罐頭與貓砂 $2000(我們家貓是全濕食)
☑︎定期定額投資 $3000
☑︎生活費 $5000(由於跟另一半共同負擔,這部分比較浮動)
———分期卡費 ———
☑︎筆電 $5310/月,分六期(也就是說這個項目會放上六個月)
——需要預存的費用——
☑︎2026的房屋稅快一萬元,計畫每個月存上 $2000 讓自己更有餘裕
——想買的東西——
這個月無法實現也沒關係,先寫下來慾望清單,再來好好規劃如何存到這筆錢,或是哪天覺得不重要了可以刪除
☑︎ 孩子的聖誕禮物
☑︎ 修剪頭髮
(以上僅供參考)
製作每月預算表的好處
◼︎更明確知道每月薪水流向
每到月底的時候,常常會看到有人在喊「吃土啦」、「月光啦」,如果是已妥善分配儲蓄&投資的前提下的“月光族”,倒還沒關係(因為該存的錢都存起來啦),最怕就是沒有上述概念,每在月初領到錢就一路花光光的「真月光族」。
列出了從今年10月到隔年3月的預算表,讓我更清楚地看到每月薪水都跑去哪裡,扣掉基本的生活開銷,剩餘地如何調配掌控,便是攸關未來是否能“財富自由”的關鍵之一。
◼︎克制衝動花錢的慾望
原本我們家在餐費上的開銷,往往絕對會超過一萬多元,透過「不消費計劃」的練習,有意識的選擇健康營養且平價的食物,就能將每月的基本餐費壓在一萬元以內。
9月因為新增了信用卡分期開銷,直到卡費付清之前,預算表的存在能時時提醒我自己不再亂花錢,同時也會在想消費的時候反覆思考:是「需要」,還是「想要」?
◼︎有助為“夢想”儲蓄
比起動用現有儲蓄帳戶的錢來旅遊、購買慾望清單的物品,現在的我更期望是開設一個「夢想帳戶」,透過每月存一點、存一點,等存到目標金額再去消費。所以我的預算表上會有一個最下方(代表最不緊急)的欄位,填上我想買、想做的事,並且思考每個月可以在這裡存下多少錢。
另外,我也有一個「旅遊帳戶」,把多餘的錢存進去,慢慢積累,且期待旅遊成行的那一天,會很有成就感。
◼︎激勵自己開源節流
預算表的存在,不只是檢視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花費,也是在預期未來金錢的調度,例如:過年如果有要包紅包給長輩孩子,有買伴手禮盒的需求,或是遇到年底聖誕節、生日禮物,若沒有年終獎金或額外收入來支援,是不是就得在平日儲蓄裡先想到這一點?
在做預算表的時候,便能夠窺見當月的結餘,萬一預算表上每個項目、金額都是不可刪除或更動的,便是代表目前的收入快無法滿足我自己當下的生活方式。那麼,如何打工兼差、副業斜槓來增加穩定的額外收入,就是下一步打算。
結語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平時準備「緊急預備金」的重要,即便做了預算表,也可能要預想一些突發狀況(例如某天重要家電突然壞了,自己生病了....),真的無法從每月薪水負擔的時候,至少還有「緊急預備金」可以稍微喘口氣、幫助自己度過小難關。
說起來也慚愧,我不是什麼理財專家、理財大師,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平凡職業主婦,在進行一年「不消費計劃」的同時,紀錄&梳理我自己的理財路之餘,也整理出一些實用心得,希望文章的分享能為你帶來一些想法,如果能幫上忙,那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