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背景
1951年8月,法國南部小鎮龐聖艾斯普里(Pont-Saint-Esprit)爆發一起大規模中毒事件,造成至少5人死亡、約250人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狀,50人被送入精神病院。這起事件被稱為「詛咒麵包事件」(Affaire du pain maudit),是法國戰後最離奇的公共衛生危機之一。
當時的法國正處於戰後重建期,糧食供應仍不穩定。政府為了保障民眾基本食物,推行「生存契約」(contrat de subsistance),由國家統一進口穀物並分配給各地麵粉廠。龐聖艾斯普里所在的加爾省(Gard)農業以葡萄為主,當地小麥產量不足,麵粉多由外地供應,品質參差不齊。
--- 二、事件經過
1951年8月16日,龐聖艾斯普里鎮上的居民開始出現異常症狀,包括:
- 嚴重腹痛、嘔吐、發燒 - 幻覺、精神錯亂、妄想 - 肌肉抽搐、失眠、恐慌 - 有人聲稱看到火焰、怪物,甚至試圖跳窗逃離「惡魔」
當地三位醫生無法解釋病因,初步懷疑是食物中毒。隨著病患人數激增,醫院不堪負荷,部分患者被送往精神病院。短短幾天內已有數人死亡,社區陷入恐慌。
居民普遍懷疑是麵包出了問題,因為幾乎所有病患都食用了同一家麵包店的產品。人們開始拒絕吃麵包,改吃餅乾或其他替代品。
--- 三、官方調查與初步結論
政府迅速展開調查,重點放在麵粉供應鏈。該麵包店使用的是由馬賽和科貝爾(Corbeil)的大型麵粉廠供應的麵粉。調查發現:
- 麵粉可能受潮或發霉 - 有可能含有麥角菌(ergot du seigle),一種寄生於黑麥的真菌,會產生麥角毒素 - 麥角毒素可引發「麥角中毒」(ergotisme),症狀與此次事件相符
然而,實驗室檢測未能確定麥角毒素的存在。法院最終裁定是「變質麵粉」導致中毒,但未能明確指出是哪種毒素。
--- 四、陰謀論與CIA涉入說
多年後,事件出現新的解釋。美國記者 Hank Albarelli 在其著作中提出驚人主張:此次中毒可能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進行的秘密實驗,測試 LSD 對群體心理的影響。
根據他的調查:
- CIA 在冷戰期間啟動 MK-Ultra 計畫,研究心理控制與藥物操控 - 龐聖艾斯普里可能是其中一個實驗場域 - 有文件顯示 CIA 曾關注此事件,並與美國化學公司 Sandoz(LSD 的製造商)有聯繫
2022年,一份 CIA 解密文件再次提及此事件,引發媒體與學界關注。儘管無法證實 CIA 的直接介入,但此說法為事件增添更多懸疑色彩。
--- 五、其他可能原因
除了麥角毒素與 LSD,學界也提出其他可能性:
- 麵粉中含有甲基汞(methylmercury)或其他重金屬 - 農藥殘留或儲存不當導致真菌毒素(mycotoxines)滋生 - 麵包店可能混用不同來源的麵粉,導致品質失控
然而,這些假設都缺乏直接證據,至今仍無法確定真正的毒源。
--- 六、社會與文化影響 「詛咒麵包事件」成為法國歷史上最神秘的公共衛生事件之一,影響深遠:
- 被改編為電視劇《Le Pain du diable》(魔鬼的麵包) - 成為陰謀論與冷戰心理戰的代表案例 - 被納入多部紀錄片、小說與廣播節目 - 成為食品安全與政府透明度的警示
事件也促使法國政府加強食品監管,改善麵粉供應鏈與品質控管。
--- 七、未解之謎
儘管距今已逾70年,「詛咒麵包事件」仍未有定論。它是一場科學、政治與社會交織的悲劇,象徵著人類對未知的恐懼與探索。無論是自然中毒、工業疏失,還是政治陰謀,這場災難都提醒我們:食物安全與資訊透明,是社會穩定不可或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