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元普渡,那絕對是排在小孩心目中前幾名特別的節日吧?
兒時的暑假時光多在鄉下的老家度過,寬闊的三合院曬穀場上,阿嬤將折疊的大木桌放到神明廳的門前,孫子輩負責將桌面擦乾淨後,大家一起合力擺上供品。說到滿桌琳琅滿目的東西,一部分是阿公騎著野狼125載著我和弟弟前往雜貨店領貨的。印象中,從家裡到所謂的“市區”路途遙遠,所以添購日常用品多在騎機車大約10分鐘可以抵達的小小雜貨店進行。
小時候覺得雜貨店真是魔幻空間,昏暗的燈光,擁擠的貨架,小心翼翼地推開玻璃門後,彷彿墜入無限城中(最近鬼滅上癮中)。在貨架中穿梭,有時能從畸角處突然看到一款令人心動不已、花色斑斕的玩具糖果,或是在找不到東西時,只要和雜貨店阿伯對上眼,他立刻就可以跟你說在哪裡那神奇的記憶力。但是普渡時期的零食採購並非都能在平時的雜貨店完成,但阿公載我們到店裡時,就可以拿到一大袋平常這裡買不到的零食飲料,或許這就是蝦皮店到店的前身吧!飲料或罐頭等比較重的供品會在鄉下雜貨店添購,不過有一陣子,當阿公阿嬤帶我們從北部坐客運回鄉時,每個人都分配一袋餅乾零食,是無法回鄉幫忙的爸媽先買好的供品,讓阿公阿嬤不需再奔波準備,回來只需準備三牲素果即可。
大夥一起將東西上桌,每份供品都要插上香,這也是我們很喜歡的橋段,一箱的飲料很好處理,只要插在塑膠膜並且夾在飲料之間的縫隙就可以了,但是有些東西就頗具難度,於是小孩們開始暗中較勁誰擺得比較好,自己在心中打分數。
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阿嬤用紅色的臉盆裝水,並且準備一條全新毛巾,好奇詢問才知道原來是給風塵僕僕的好兄弟能打理自己後,好好享受飽餐一頓,這樣的體貼,不論對象是誰,對遠道而來的友人給予關懷。拜拜完,將供品下桌後就是一場零食爭奪戰了!平時雖然不會被限制吃零食,但是一看到堆積如小山般的零食,心中的戰鬥慾望還是會被激發,兄弟姐妹間的小爭執又變成必然的結果,最後通常演變成“你一包,我一包”的分贓現場。明明東西很多,但這樣的分食畫面莫名覺得很可愛呢!
長大後,普渡這件事情多數跟著公司與社區一起,兒時中,五顏六色的零食包裝和飲料擺滿大木桌,阿公阿嬤帶著我們一群小蘿蔔頭點香祭拜的畫面,在中元節這一天,總會在腦中浮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