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40GW地熱發電目標背後的兆元道路基建商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第一章:執行摘要

本報告旨在深入剖析台灣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在加速地熱資源開發過程中,所衍生出一個關鍵且具高成長潛力的次級市場:地熱電廠聯外道路的興建與改善工程。報告的核心論點為,此一市場的形成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地熱開發在物理及後勤層面的根本性需求,此需求目前已成為地熱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市場的主要催化劑來自於將重型及超尺寸設備(如鑽井平台、渦輪發電機組、冷卻系統等)運送至偏遠、多山的地熱潛能區位的後勤挑戰 。宜蘭縣政府耗資2,000萬新台幣成功執行的清水地熱聯外道路改善工程,不僅為此一需求提供了具體的實證,更建立了一個可複製、可擴展的商業模式,清晰地揭示了地熱開發與重大基礎設施投資之間的直接連動關係 。

基於台灣地熱發電潛能上看40GW的國家級願景以及對現有開發計畫的詳細分析,本報告將提出一量化模型,預估此類特殊道路基礎設施工程的總體潛在市場(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TAM)規模上看兆元新台幣。

此一商機在地理分佈上高度集中於台灣主要的地熱潛能帶,每一區域皆呈現獨特的挑戰與需求。這些關鍵區域包括:潛力巨大但受嚴格法規限制的大屯火山群、已具備成功商業運轉實績的宜蘭平原地區,以及地處偏遠、尚待開發的花東走廊 。

本報告的結論指出,欲掌握此市場,傳統的營造能力已顯不足。成功的關鍵在於整合性的專業能力,包括應對複雜地形的特殊土木工程技術深入理解並能有效應對跨部會(尤其是在生態敏感區)複雜法規的專業知識,以及與多元化利害關係人生態系進行策略性溝通與協調的能力

第二章:台灣地熱的復興:政策、潛力與計畫

本章旨在建立分析的基礎框架,闡述地熱能源為何成為國家能源轉型的優先項目,並指出現階段主要的開發活動集中於哪些區域。

2.1 國家對基載綠色能源的戰略需求

台灣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明確設定再生能源在總電力配比中需佔60%至70%的目標,此一國家級政策是驅動整個地熱產業發展的終極動力 。在此政策框架下,地熱能源的戰略價值尤為突出。不同於風能與太陽能等間歇性能源,地熱能可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的穩定電力,是維持電網穩定性不可或缺的基載電力來源 。此特性使其重要性超越了單純的裝置容量數字,成為能源轉型成功的關鍵支柱。

政府設定的具體目標,包括2025年達到20MW ,以及上看40GW的長期潛力 ,清晰地勾勒出未來數年內地熱開發所需達到的驚人速度。這種發展的迫切性,直接轉化為對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特別是聯外道路)的緊急需求。

raw-image

2.2 資源熱點地圖:地理區位分析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先天地理優勢,賦予其豐富的地熱資源 。本節將剖析幾個關鍵的潛能區位:

大屯火山群

此區域被認定為台灣最大的地熱資源庫,蘊藏了全國約一半的淺層地熱潛力 。然而,大屯山區代表了最高風險與最高回報並存的開發場域。其開發進程面臨兩大挑戰:技術上,火山型地熱水質偏酸,對管線具強烈腐蝕性,需採用如金山四磺子坪電廠所使用的「氣冷式」雙循環發電系統等先進工法克服 ;法規上,該區大部分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受到《國家公園法》的嚴格開發限制 。任何在此區域的道路工程,都將成為低環境衝擊開發的試金石。承包商若具備卓越的環境管理與生態工法實績,將能在此市場中取得溢價優勢。此處的開發限制與技術解決方案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加劇的複雜性:更先進、更複雜的發電技術(如雙循環系統)往往需要更大的佔地面積與更複雜的廠房設施,這使其在國家公園內的選址與施工更難符合嚴格的環保規定,從而形成一個挑戰的循環。能夠提供整合性解決方案,協助開發商應對此一複雜循環的基礎設施業者,將具備高度競爭力。

宜蘭縣

宜蘭是當前台灣地熱商業化最成功的地區,擁有已投入商轉的清水地熱發電廠與仁澤地熱發電廠 。宜蘭的成功經驗,特別是清水地熱聯外道路的改善案例,為全國其他地區的開發案提供了最直接、最可複製的操作藍圖與財務數據參考 。

花東走廊與中部廬山地區

這些區域以變質岩裂隙型地熱為主,同樣蘊藏著可觀的開發潛力 。這些地區可被視為台灣地熱開發的下一個前沿。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地理位置更為偏遠,現有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且開發場址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重疊的可能性極高。因此,在此區域的道路工程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涉及複雜的社區溝通與利害關係人協調。根據《地熱能探勘與開發許可及管理辦法》及《原住民族基本法》的規定,與部落的諮商同意程序將是不可或缺的前置作業 。

raw-image

2.3 開發商版圖:國營雄心與民營彈性

了解地熱開發的主要參與者,即基礎設施業者的潛在客戶,是制定市場策略的基礎。

民間企業領袖

  • 結元能源/將捷集團:作為市場的領導者,將捷集團展現了從建築本業垂直整合至能源開發的獨特策略 。其在宜蘭清水、新北金山四磺子坪及硫磺子坪示範區的活躍開發案,使其成為當前最重要的私營部門客戶 。結元能源採取的合作模式,聯合了專業鑽井公司豐宇綠能及全球地熱設備領導者ORMAT,顯示其傾向於建立一個專業分工的生態系 。這意味著他們尋求的基礎設施合作夥伴,不僅是單純的施工承包商,更是能夠融入此協作框架,提供整合性設計與規劃服務的策略夥伴。

國營事業

  • 台灣中油公司:中油挾其深厚的鑽井技術與地質探勘專業進入地熱市場,代表了另一類型的客戶 。國營事業的採購流程通常更為結構化與正式,可能更傾向與具備長期合作關係及大型公共工程經驗的國內承包商合作。

國際參與者

  • 瑞典商倍速羅德(Baseload Capital)在花蓮的開發計畫,標誌著國際資本對台灣地熱市場的興趣日益濃厚 。這些國際業者通常會帶來全球性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標準,這將對相關基礎設施工程的品質、安全及環境緩解措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章:最後一哩路的挑戰:地熱建設的後勤瓶頸

本章是報告核心論證的關鍵,旨在深入解構地熱開發過程中,因物理及後勤限制而產生的道路基礎設施需求。

3.1 解構地熱電廠:重型運輸的視角

地熱電廠的探勘與建設階段,涉及多種關鍵設備的運輸,這些設備的尺寸與重量對現有道路構成了嚴峻考驗。

關鍵的超尺寸/超重型貨物

  • 鑽井平台:為達到地熱開發所需的深度(淺層可達3公里,深層則更深),所需的鑽井機具規模龐大且沉重。
  • 發電機組:包含渦輪機、發電機,特別是現代雙循環(Binary Cycle)電廠為節約水資源而採用的體積龐大的氣冷式風扇機組 。
  • 營建材料:大量的混凝土、用於井管的鋼材,以及各類管線。

現有的山區道路普遍存在路幅不足的問題,但真正的挑戰是多維度的。這包括髮夾彎的轉彎半徑過小橋樑與涵洞的承載能力不足上空淨高限制,以及過大的道路坡度。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得許多潛力場址對於重型運輸車隊而言,形同無法通行的禁區。

3.2 案例分析:宜蘭清水地熱聯外道路改善工程的啟示

此一成功案例為市場需求的分析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 問題:長約3.7公里的聯外道路原始路寬僅4至5公尺,不僅造成觀光交通的嚴重瓶頸,更完全無法滿足重型工程車輛或中型巴士的通行需求 。
  • 解決方案:由宜蘭縣政府斥資2,000萬新台幣執行的工程方案,其核心是在約3.7公里的道路上,以最大間距400公尺的原則,策略性地增設10處避車道,將會車點的路寬拓寬至6.5公尺以上 。
  • 採購模式:此工程由宜蘭縣政府以公開招標方式辦理(標案案號:AGCO111024),提供了一個公共採購途徑的實際範例 。
  • 「雙重用途」的基礎設施論述:此計畫的成功關鍵在於其巧妙的政策包裝。在公開論述中,政府及媒體一致強調此工程是為了解決清水地熱公園的觀光交通壅塞問題,從而獲得了公眾支持與預算的正當性 。這種策略成功地利用公共資金,解決了同時對觀光發展與地熱產業都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瓶頸。此「雙重用途」的模式極具複製價值,基礎設施業者可在其他兼具觀光潛力的地熱場址(如大屯山區、廬山溫泉區),向地方政府與開發商提出類似的整合性解決方案,以爭取公共資金支持並加速計畫推動。

3.3 推廣挑戰:系統性的基礎設施缺口

清水的案例並非特例,而是普遍現象。台灣大多數高潛力的地熱場址,其聯外交通多依賴於次要的縣道、鄉道,甚至是為林業或維修目的而設的便道,這些道路的原始設計從未考慮到工業級的運輸需求。

因此,聯外道路的可行性評估,已成為任何地熱開發案在前期階段的關鍵性「准駁門檻」。一個開發案在未能提出清晰、已估算成本且在法規上可行的道路解決方案之前,其財務模型是不可靠的,開發許可的申請也難以通過。官方的開發許可申請辦法要求提交詳盡的開發計畫書,其中包含工程規劃 。然而,如果所需的機具設備無法到達現場,任何工程規劃都只是紙上談兵。這使得道路可行性評估必須前置於最終開發計畫的定案。此一轉變,將土木工程公司的角色,從後期的施工承包商,提升為不可或缺的前期可行性評估顧問,其專業分析足以決定一個專案的生死,從而創造了高附加價值的顧問服務商機。

第四章:市場規模估算與商機分析

本章將前述的質化分析轉化為具體的市場價值,提供量化的市場評估。

4.1 開發計畫與相關基礎設施需求

系統性地檢視目前已知的開發計畫,包括結元能源在宜蘭與金山的擴建計畫 、中油在全台的探勘活動 ,以及倍速羅德在花蓮的投資案 。針對每一個潛在場址,本報告進行了初步的桌面研究,評估其聯外道路可能需要的工程範疇,例如「大規模路幅拓寬與擋土牆興建」、「多座橋樑結構補強」,或「最後一哩路的新闢道路工程」

4.2 總體潛在市場(TAM)估算

本報告建立一個透明、數據驅動的財務模型以估算市場規模。

估算方法學

  1. 目標規模:基於台灣地熱發電潛能上看40GW的總體目標。
  2. 電廠規模與數量:假設平均單一電廠裝置容量為50MW,為達成40GW目標,預估需興建約800座地熱電廠。
  3. 道路需求:假設每座電廠平均需要改善或新建10公里的聯外道路,並平均拓寬4公尺以滿足重型運輸車輛通行需求。
  4. 總面積與單位成本:依此計算,總需求面積約為3,200萬平方公尺 (800座 x 10,000公尺/座 x 4公尺)。參考山區道路建設案例,並考量土地徵收、土方工程、排水系統等複雜因素,建立一個分級的單位成本模型,預估平均造價約為每平方公尺新台幣20,000元。

市場規模計算

綜合以上假設,此一基礎設施市場的總體潛在價值(TAM)估算可達新台幣6,400億元。考量到不同地區的工程難易度與成本差異,市場規模可能落在新台幣3,200億至9,600億元的區間,顯示出其巨大的商業潛力。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4.3 資金來源與採購途徑

市場的進入策略可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管道。

管道一:政府出資的公共工程(清水模式)

  • 流程:由地方政府(如工務局)或中央機關(如公路總局)進行公開招標。
  • 策略:需要具備豐富的公共工程投標經驗、良好的府會關係,以及能夠將提案包裝成具備顯著公共利益(即前述的「雙重用途」策略)的能力。

管道二:開發商發包的工程合約(專案整合模式)

  • 流程:作為整體電廠EPC(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合約的一部分,直接與開發商(如結元能源或中油)進行商業談判並簽訂分包合約。
  • 策略:需要與開發商建立直接的B2B關係,展現特殊技術價值,並提供整合性的設計-建造(Design-Build)解決方案。

表一:台灣地熱發電道路基礎設施預估計畫(2025-2030)

raw-image

此表格是本報告的核心工具,旨在將地理、技術、財務及法規等多元資訊,整合成一份可供業務開發團隊直接使用的優先目標清單。它將宏觀的市場分析轉化為具體的銷售線索,指引企業將資源投向何處。

註:本表為針對特定潛力區的初步評估,旨在說明工程範疇與潛在價值。整體市場總體潛在規模,如4.2節所述,是基於全國40GW總目標的宏觀估算。

第五章:應對法規與利害關係人生態系

本章提供一份實務指南,旨在協助業者應對複雜的法律及社會環境,這些因素往往是專案成敗的關鍵。

5.1 基礎設施的許可流程

深入分析《地熱能探勘與開發許可及管理辦法》,聚焦於對土木工程產生直接影響的條款。

關鍵的法定義務

  • 地方說明會:法規明定,在任何探勘或開發施工前,都必須辦理地方說明會 。這使得社區對道路工程的同意,成為一個正式且不可規避的程序要求。
  • 土地容許使用:取得土地使用分區變更許可及路權的行政流程,往往是造成專案延宕的主要原因之一 。
  • 環境與社會盡職調查:申請人必須查詢開發場址是否位於環境敏感地區,若位於原住民族土地或其周邊,則必須依法完成諮商同意程序 。

在敏感區域的道路工程中,真正的關鍵路徑(Critical Path)往往不是工程技術本身,而是冗長且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影響評估(EIA)與水土保持計畫審查流程。能夠有效管理這些行政程序,或擁有具備此類專業的合作夥伴的業者,將獲得顯著的競爭優勢。

5.2 利害關係人矩陣:利益、影響力與溝通策略

以下將透過分析與圖表,描繪出影響專案的關鍵行動者。

  • 政府機關:經濟部能源署(中央主管機關)、地方政府(經費來源/許可單位)、國家公園管理處/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具備管轄權與否決權) 。
  • 專案開發商:主要客戶,其核心關注重點在於時程、成本與技術合規性 。
  • 地方社區與原住民族:法律賦予其權力的利害關係人,其同意是專案推進的必要條件 。
  • 環保非政府組織(NGOs):具影響力的監督者,能夠形塑公眾輿論並觸發更嚴格的法規審查。

表二:關鍵利害關係人影響力與溝通策略矩陣

此矩陣提供了一套風險管理的策略性框架,協助企業前瞻性地管理可能導致專案延宕或失敗的複雜人為與政治因素。它將利害關係人管理從一個模糊的概念,轉化為一套結構化、可執行的行動計畫。

raw-image

第六章:市場攻略的戰略建議

本章將前述所有分析,整合為針對不同市場參與者的具體行動策略。

6.1 對土木工程與營造業者的建議

  • 專業化與差異化:將自身定位為「能源基礎設施通道解決方案」的專家,強調在山區地形、環境緩解及法規應對方面的核心能力。利用清水等案例,證明對此一利基市場的深刻理解。
  • 建立解決方案生態系:與環境顧問公司大地工程公司重型運輸業者建立策略聯盟,為開發商提供無縫接軌的整合性服務。這種「一站式」服務模式,能有效降低開發商的管理負擔與專案風險。
  • 向上游移動:從被動的投標者,轉型為主動的合作夥伴。在開發商進行初期場址篩選時,主動提供道路可行性與路線規劃的顧問服務,從而在工程招標前就將自身深植於專案之中。

6.2 對投資者與專案開發商的建議

  • 將基礎設施納入盡職調查核心:強制要求在所有地熱專案的財務模型與風險評估中,從第一天起就將道路建設成本、工程挑戰與許可時程視為核心變數。
  • 善用「雙重用途」策略:主動與地方政府接洽,尋找專案道路需求與公共需求(如觀光、地方交通)之間的綜效。這不僅可能爭取到公共資金的共同投入,更能加速許可流程並建立地方政治善意。
  • 專業化社區溝通:編列專門預算並投入專業人力,用於管理與地方及原住民社區的關係。應將此視為確保「社會營運執照」(Social License to Operate)的必要投資,而非單純的合規成本。

6.3 市場展望:深層地熱的乘數效應

本報告的結論將聚焦於台灣地熱技術的未來演進。為達到國家GW級的宏大目標,地熱開發勢必從現有的淺層(小於3公里)地熱,邁向深層(大於3公里)及增強型地熱系統(EGS)或先進型地熱系統(AGS) 。

此一技術的升級,意味著需要更大、更重,類似石油與天然氣工業等級的鑽井平台。更複雜的地下熱儲層工程(如EGS的水力致裂),可能需要在單一場址鑽探更多的生產井與回注井。這種技術的躍進,將使得即便是目前已「改善」的道路,也可能無法滿足未來的運輸需求。這將催生出第二波,且規模更大、對道路規格要求更高的重工業級聯外道路建設需求。

總結而言,今日浮現的道路拓寬市場,僅是第一階段的序曲。它是一個練兵場,也是進入一個更廣闊、技術要求更高、利潤更豐厚的能源基礎設施市場的切入點。這個市場將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成為台灣能源轉型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現在就建立專業能力與市場聲譽的業者,將最有機會主導這個未來的龐大商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xwell 陳世芳的麥斯創業服務
149會員
142內容數
這個專題是用來出版我的前瞻產業分析,目標讀者為企業主、中高階主管、證券投資人,以及關心產業發展與社會創新的朋友們。我的產業分析已經不受產業別限制了,只要是我覺得有價值的資訊,就會在這個專欄出版。具體來說,包括能源、電力、循環經濟、電動車、生物製藥、醫療器材、ESG、半導體、電子、電機、電力、分子免疫、AI。
2025/09/04
台灣海峽風力資源的終極潛力 本節旨在建立台灣海峽離岸風電發展的物理與法規上限。分析將從宏觀的政策目標出發,深入至微觀的技術限制,以期對最大可能部署規模進行可信的估算。 劃定可開發海域範圍 分析的起點是台灣明確的國家政策,該政策設定了在2050年實現淨零路徑中,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達到40至55 G
Thumbnail
2025/09/04
台灣海峽風力資源的終極潛力 本節旨在建立台灣海峽離岸風電發展的物理與法規上限。分析將從宏觀的政策目標出發,深入至微觀的技術限制,以期對最大可能部署規模進行可信的估算。 劃定可開發海域範圍 分析的起點是台灣明確的國家政策,該政策設定了在2050年實現淨零路徑中,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達到40至55 G
Thumbnail
2025/08/30
第一章:地震威脅的二元性:一個根本性的區別 本章旨在建立此份報告的核心科學前提:為抵禦結構物因地震搖晃而設計的「抗震能力」,與結構物因其基座土地被撕裂而無法倖存,此二者之間存在著關鍵且不可互換的差異。此一區別對於理解台灣電力公司馬鞍山核能發電廠(下稱核三廠)所面臨的特定風險至關重要。 1.1 地
Thumbnail
2025/08/30
第一章:地震威脅的二元性:一個根本性的區別 本章旨在建立此份報告的核心科學前提:為抵禦結構物因地震搖晃而設計的「抗震能力」,與結構物因其基座土地被撕裂而無法倖存,此二者之間存在著關鍵且不可互換的差異。此一區別對於理解台灣電力公司馬鞍山核能發電廠(下稱核三廠)所面臨的特定風險至關重要。 1.1 地
Thumbnail
2025/08/22
本報告旨在深入剖析川普政府對地熱能源出人意料的偏好政策。報告的核心論點為:此一政策並非孤立現象,而是美國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為應對交通運輸電氣化所帶來的長期生存威脅,所進行戰略遊說的直接成果。隨著電動車(EV)的普及化,全球對石油需求的長期前景看跌,迫使傳統能源巨擘尋求業務多元化。地熱能源,特別是強化型
Thumbnail
2025/08/22
本報告旨在深入剖析川普政府對地熱能源出人意料的偏好政策。報告的核心論點為:此一政策並非孤立現象,而是美國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為應對交通運輸電氣化所帶來的長期生存威脅,所進行戰略遊說的直接成果。隨著電動車(EV)的普及化,全球對石油需求的長期前景看跌,迫使傳統能源巨擘尋求業務多元化。地熱能源,特別是強化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在台灣 太陽能板應該是近年來最熱門的產品 也是飽受爭議的產業 那時政府剛推行一個政策 要求用電大戶需增設綠能設備以及儲能設備 我服務的賣場理所當然的被要求了 只是是地主要去承擔建造與合約費用 對 賣場這塊地是用租的 地上建物都是賣場自己另外花錢蓋的 就蓋在頂樓停車場 剛好拿來當作遮
Thumbnail
在台灣 太陽能板應該是近年來最熱門的產品 也是飽受爭議的產業 那時政府剛推行一個政策 要求用電大戶需增設綠能設備以及儲能設備 我服務的賣場理所當然的被要求了 只是是地主要去承擔建造與合約費用 對 賣場這塊地是用租的 地上建物都是賣場自己另外花錢蓋的 就蓋在頂樓停車場 剛好拿來當作遮
Thumbnail
臺灣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計劃擴大投入綠能投資。本文探討能源轉型的議題與挑戰,並分析企業在綠能領域的發展。討論了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的前景,以及綠色金融機制的重要性。同時介紹了雲豹能源作為在能源轉型軌道上的優質企業案例。
Thumbnail
臺灣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計劃擴大投入綠能投資。本文探討能源轉型的議題與挑戰,並分析企業在綠能領域的發展。討論了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的前景,以及綠色金融機制的重要性。同時介紹了雲豹能源作為在能源轉型軌道上的優質企業案例。
Thumbnail
摘要入如下: 1.敝人觀察台積電的佈局是正確的,高層人士直接高薪聘用社會科學背景顧問 2.敝人認為我方因致力於發展天氣預報政策,直接把氣象單位升級成行政院長直轄底下的部會。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5/p
Thumbnail
摘要入如下: 1.敝人觀察台積電的佈局是正確的,高層人士直接高薪聘用社會科學背景顧問 2.敝人認為我方因致力於發展天氣預報政策,直接把氣象單位升級成行政院長直轄底下的部會。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5/p
Thumbnail
地窄人稠的台灣,適合廢田種電乎?台灣有這樣的條件嗎?為了廢核,搞風電,搞緑電,是不是有些搞錯方向。 我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但有興趣鑽研這方面的議題,曾看過不少文獻。我自己沒有答案,但是,看到這一張〔國家地理雜誌〕2023年攝影大賽得獎相片,使得我產生很大的疑惑與感觸!
Thumbnail
地窄人稠的台灣,適合廢田種電乎?台灣有這樣的條件嗎?為了廢核,搞風電,搞緑電,是不是有些搞錯方向。 我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但有興趣鑽研這方面的議題,曾看過不少文獻。我自己沒有答案,但是,看到這一張〔國家地理雜誌〕2023年攝影大賽得獎相片,使得我產生很大的疑惑與感觸!
Thumbnail
政策|大方向 地熱因為不受天候影響,可以二十四小時穩定發電,不需燃料且占地面積小,是2050年淨零碳排策略中,要大力推動的前瞻能源。 政府原先預計2025年地熱發電要達到200MW, 2022年為止只達到5MW,能源局計畫將目標下修到20MW。 地熱探勘資訊平台 資訊平台的訊息亮點...
Thumbnail
政策|大方向 地熱因為不受天候影響,可以二十四小時穩定發電,不需燃料且占地面積小,是2050年淨零碳排策略中,要大力推動的前瞻能源。 政府原先預計2025年地熱發電要達到200MW, 2022年為止只達到5MW,能源局計畫將目標下修到20MW。 地熱探勘資訊平台 資訊平台的訊息亮點...
Thumbnail
1.台灣政治環境變化對整體綠能市場影響有限,差異在於推進速度。 2.未來售電比例將拉高,工程比例將下降。 3.再生能源的核心競爭了在於溝通,而非技術。雲豹透過自身銀行、營運、地方溝通資源,投資規模較小的再生能源公司,創造雙贏。 4.未來將借助台灣的技術經驗,進軍東南亞、日本市場。
Thumbnail
1.台灣政治環境變化對整體綠能市場影響有限,差異在於推進速度。 2.未來售電比例將拉高,工程比例將下降。 3.再生能源的核心競爭了在於溝通,而非技術。雲豹透過自身銀行、營運、地方溝通資源,投資規模較小的再生能源公司,創造雙贏。 4.未來將借助台灣的技術經驗,進軍東南亞、日本市場。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火報記者 陳聖偉 / 綜合報導 全球已有150個國家參與淨零排放(Net Zero)環境永續目標,國發會於2022年協同各部會提出完整版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並於2023年1月立院三讀通過,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行政院也跨
Thumbnail
火報記者 陳聖偉 / 綜合報導 全球已有150個國家參與淨零排放(Net Zero)環境永續目標,國發會於2022年協同各部會提出完整版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並於2023年1月立院三讀通過,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行政院也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