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辦單位:聲音藏在
補助單位:文化部
強力贊助:德國ELAC The Life of sound.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公益傳播基金會
協辦單位:社會創新實驗中心、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
技術合作:工業技術研究院
演出地址:台北 Hana花漾展演空間(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17號10樓)
歌手:許富凱、Tizzy Bac、郭耀仁
手語表演者:王曉書、牛暄文、王興嬙、蕭匡宇、廖曉彤
演出日期:2025-09-07(日)

活動流程
影片:
廖曉彤發起「聲音藏在」聾聽共融演唱會 歌王許富凱力挺開唱
聾人.聽障也能享受演唱會!許富凱搭配手語員開唱「震動背心」來助力|TVBS新聞
2023年9月23日世界手語日藝術共融公益演唱會影片

聲音藏在的演出人員及手語翻譯員
大概分享四個手語表演者的演出以下
歌曲:會記得喔演出:金曲歌王許富凱、手語表演者牛暄文

金曲歌王許富凱、手語表演者牛暄文
歌曲:我的阿媽
演出:演員郭耀仁、手語表演者蕭匡宇

演員郭耀仁、手語表演者蕭匡宇
歌曲:阮某的勸世歌
演出:演員郭耀仁、手語表演者王興嬙

演員郭耀仁、手語表演者王興嬙
歌曲:我又再度依戀上昨天
演出:金曲樂團Tizzy Bac、手語表演者王曉書

金曲樂團Tizzy Bac、手語表演者王曉書
全面升級三大亮點
卡司升級|金曲歌王許富凱、金曲樂團 Tizzy Bac、演員郭耀仁,攜手五位手語表演者:廖曉彤、王曉書、牛暄文、王興嬙、蕭匡宇,以手語結合動畫影像詮釋多首經典歌曲。
場地升級|座位數擴增至 600 人,於台北 Hana 花漾展演空間開演。
設備升級|與工研院合作導入台灣研發的 5G 共感穿戴裝置,讓聾人/聽障觀眾透過特製感應背心,把音樂轉化為震動體感,感受節奏與旋律。
聲音,藏在光與震動之間
不僅是一場音樂盛會,更像是一個彼此靠近的故事。
當燈光亮起,歌手的歌聲與手語表演者的動作相互呼應,手語表演者的肢體更是將「看得見的聲音」帶到觀眾眼前。震動在地板與身體間傳遞,字幕在螢幕上閃爍,觀眾開始明白:聲音並不只存在於耳朵,它還能透過視覺、觸覺與心靈被感受。
在所有的演出裡,最觸動我的,莫過於金曲樂團 Tizzy Bac 的表演。當鼓聲敲下的那一刻,震動立刻從地面竄升,傳遍全身,比起其他歌曲更為強烈、直接。那種節奏感,讓我彷彿不是在聽,而是用身體去「撞見」音樂。雖然其他曲目也能感受到震動,但沒有任何一首能像鼓聲一樣,把我拉進如此鮮明的律動裡。
另一個難忘的瞬間,來自〈阮某的勸世歌〉。大螢幕上刷滿「當人家的老公 就要讓老婆有期待」這句字幕,文字一瞬間湧滿整個畫面,幾乎要溢出螢幕。那種震撼感強烈卻帶點趣味,讓我第一次體會到原來字幕也能如此「有力量」,既新鮮又令人會心一笑。
回想自己參與過 2023 年的【第一屆】「音樂無差別 愛在手掌心」以及【第二屆】「音樂無差別 愛在手掌心」世界手語日藝術共融公益演唱會,每一場都能感受到主辦單位的心意——想要打破聾與聽之間的隔閡,讓大家在同一個空間裡,透過不同的方式共享音樂。
而今年的活動,無疑更進了一步。舞台更細緻、燈光更具張力,搭配聲響共振與地板震動,讓「看不見的聲音」變得可以被觸碰。再加上手語表演與即時字幕,整場演出就像一塊塊拼圖被完美拼合,每一位觀眾——不論能否聽見——都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受方式。
這不僅僅是一場演唱會,而是一場「聾聽共融」的實驗與實踐。它讓我明白,音樂可以跨越耳朵的限制,透過光、文字、震動、肢體語言,依然能傳達情感。當所有元素在舞台上交織,觀眾已經不只是被動的接收者,而是共同參與的一部分。那份共鳴,在心裡久久迴盪。
更特別的是,活動中還穿插了多段影片,例如〈我是聾人,我的母語是手語〉以及〈聾人音樂體驗工作坊與深度訪談〉。這些影像不只是資訊,而是真實地把聾人的生活帶到現場。透過影片,我看見:手語不是輔助,而是聾人最自然的母語;音樂也不是遙不可及的世界,而是能透過身體的震動、心靈的共振深刻感受。
影片裡的故事,就像一扇扇小窗,讓觀眾從不同角度窺見聾人的日常與心聲。當影像與舞台演出交錯,感官被全面打開,才真正體會到——音樂並不只屬於能聽見的人,它可以換一種形式存在,並在交流之中,誕生出新的共鳴。

謝幕

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