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對阿,我回台至今,手機都還只是預付卡狀態,只有買夠用的網路流量。還沒有打算要轉回長期門號。」
「 原來阿。」
那天與這份兼職工作的一位同事聊起手機方案的一小段對話,在剛剛盥洗時蒸騰的迷霧中又飄散出來。
無形中像是又提醒我一次,我對「 合約 」這件事,不知何時開始產生抵抗。
不管是手機門號,還是健身房的方案,只要一看到那幾行「 綁約 x 年 」,心裡就泛起一股約束感、還有一絲不信任感。不喜那種「 被綁定 」的重量。
年輕時,曾經覺得承諾是安全感的來源。
有人說「 我會陪妳很久 」,我便真切地相信,久可以等於一輩子。
可如今,當我連一紙合約都不願簽下,才窺見自己內心的轉折——
原來,我早已不再相信「 承諾 」會帶來安穩。
或許不是因為誰辜負了什麼,而是明白了「 變 」才是生命的常態。
世事瞬息,情感無常。
那句「 我會在 」曾經是最動人的告白,如今卻成了最脆弱的字句。
我不再貪圖久遠的保障,偏重於感受當下的真實。
可是,承諾真的是錯的嗎?
我想,或許不是。
它只是讓我學會,所有的信任都需要更謹慎地給出。那不代表我拒絕關係、拒絕連結,而是我更懂得要把自由與真心,留在自己能承擔的範圍裡。

於是,我不自覺地選擇那些不需要綁約的選項。不是逃避,而是接受。
接受關係的流動,也接受沒有誰能保證始終如一。
與其被一紙承諾捆住,不如相信今天的我們,依然願意並肩而行。
因為最難的,其實不是說出「 永遠 」,而是願意在每一個今天,依然選擇彼此。
如同旅行,沒有任何一張票能保證抵達的風景。火車會誤點,航班會取消,旅伴也可能中途離開。可這並不妨礙我們出發,因為真正能帶走的,是那一路上,我如何一次次練習與自己的孤獨並行,並從中長出的勇氣。
2025/ 09/ 09 Kaohsiung time 0:05,Emma.
【 後記 】
不知不覺,再兩天,回台就要正式滿一年了。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收藏、🤳分享
✍原創不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或附上原文連結,非常感謝尊重原創。
🫰感謝您的打賞來支持我寫作的動力吧這邊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