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 Mech Muse。今天要帶你看看一個很特別的人型機器人案例:UC Berkeley 開發的 HITTER。別小看這個名字,它可不是拳擊手,而是一個能和人類連續對打 106 球乒乓的機器人!
你會在這篇文章中看到:為什麼科學家要讓機器人打乒乓球、它背後用到哪些 AI 與控制技術、目前的限制與挑戰,以及這樣的研究未來可能帶我們去哪裡。讀完後,你會對「人型機器人從炫技走向實用」有更清晰的圖像。🎾
在 2025 年 9 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 FHL Vive Center for Enhanced Reality 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一個能和人類進行乒乓球長回合的人型機器人 HITTER。這並不只是為了娛樂,而是因為乒乓球是一個「動態挑戰」的極佳測試場景:
- 球速快(超過 5 公尺/秒)
- 球路多變(旋轉、彈跳、角度)
- 要求快速預判與身體協調
換句話說,如果一台人型機器人能在乒乓球桌前維持高水準的比賽,那它的「感知、預測、計劃、執行」四大系統基本上都有相當強的整合度。這是一種縮小版的世界模擬:日常生活中的突發狀況、工廠中高速物流的應對,都是相似的挑戰。
Mech Muse 觀點:選擇乒乓球作為測試平台,就像給機器人上了一堂「快節奏即興演奏課」。它不是單純的重複任務,而是要在瞬間聽懂旋律、接續節奏。如果能練好這門課,未來遇到更複雜的情境也會比較游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