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海龜湯的淵源,大概要從我國小時開始說起。
那時我們家住在高雄,由於父母工作時間的關係,放學後我被安排去安親班,等他們接我回家。那間安親班名為「溫馨」,負責我們這一班的,是一位姓江的女老師,猶記得當時她是輕熟女的年紀,但幾次相親都沒能找到她的如意郎君,頗有些大齡剩女的焦慮。
幾個頑皮的同學不知從哪得知這個消息,經常用這一點取笑她。她雖然不悅,卻也拿那些個小屁孩沒辦法,後來索性也開始自我調侃了。
大概是我的成績不錯的緣故,江老師一直很照顧我,也是我十分感念的一位老師。
在安親班的時間,江老師除了督促我們寫功課、加強課業之外,也會經常以零食為獎勵,帶我們玩一些腦筋急轉彎之類的遊戲,海龜湯就是其一,只是當年似乎還沒有人如此稱呼這個遊戲。
當年的我對於這個遊戲,其實是不太服氣的,因為它們的答案,經常讓我覺得像是在考試後發現自己失分、可明明是題目出錯、老師卻不肯送分那樣,讓我無法信服。只是那時我還是個小學生,尚未具備挑戰「標準答案」的勇氣,因此即便心裡再怎麼不服,我也只能咬牙硬吞。
前兩年百無聊賴之際,我曾在Google Play上下載了一款以海龜湯為主題的手遊。當時我想,以我多年擔任刑案現場勘察人員的能力,要破解這種犯罪懸疑調性的小小謎題,豈不是小菜一碟?
沒想到,從國小之後經過了這麼多年,我對這類遊戲的不滿,居然能歷久彌新......
***
說到這裡,到底什麼是海龜湯遊戲?
依據維基百科,海龜湯是這個遊戲在亞洲地區的稱呼,其正式名稱為情境猜謎(Situation puzzle),又譯情境推理遊戲,另名水平思考遊戲(Lateral thinking puzzle),是一種猜測情境型事件真相的智力遊戲。
其玩法是由出題者提出一個難以理解的事件,參與猜題者可以提出任何問題以試圖縮小範圍並找出事件背後真正的原因,但出題者僅能以「是(對)」、「不是(不對)」或「沒有關係(無關)」來回答問題。
從玩法看來,一題好的海龜湯,其湯面(題目)必須難以理解,但其湯底(答案)應該要合情合理、令人恍然大悟才對。
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許多的海龜湯,它們的湯面確實是令人難以理解沒錯,但不是劇情上的懸疑,而是沒頭沒尾;它們的湯底也往往不合情理,卻自說自話,甚至有時比湯面更加令人費解。
口說無憑,我們來舉幾個例子吧。
***
例如這個遊戲中最經典、同時也是這個遊戲名字來源的一題〈海龜湯〉,它的湯面有許多版本,不過大意是這樣的:
有一個男子在一家餐廳點了一碗海龜湯,吃了幾口後他詢問店員:「這真的是海龜湯嗎?」,店員回答:「是的,這是貨真價實的海龜湯」,於是該名男子就自殺了,請問是怎麼一回事?
好的,湯面確實透著懸疑,但這題的湯底是:
男子以前遭遇海難,漂流在逃生艇上沒食物可吃;快餓死之際男子的同伴遞了碗肉湯給他,說裡面的是海龜肉,男子這才躲過一劫活了下來;直到此時再次吃到海龜肉,男子發現跟當時的口感完全不同,才突然驚覺當時被同伴騙去吃的正是同伴的肉,受不了打擊跑去跳崖。
當我聽到這個答案時只覺得牽強。一般而言,當男子知道答案之後,他可能會哭、可能會吐、但是一個經歷劫後餘生的人會突然跑去自殺......這根本不符合人性啊!
***
再看這一題〈生日〉:
我生日時邀請我的朋友們到家裡聚會,吹完蠟燭後,我把他們都殺了,為甚麼?
這是一道充滿岐義性的題目,就字面看來,他殺人的時機點,應該是緊接在「吹蠟燭」這個動作之後,但硬要說是慶生後預謀逐一殺害也行。
這一題的湯底是:
我天生雙目失明,一次和朋友們冒險時,為了生存,朋友們提議每人砍去一隻手作為食物,所以我失去了一隻手。直到我生日吹完蠟燭,聽到朋友們的鼓掌聲,才意識到他們騙了我。
這湯底也是各種不合情理,一群會騙盲人朋友砍手的人,還會那麼好意來幫他過生日?一個只剩一隻手還雙目失明的傷殘人士,有能力把那麼多人都給殺了?這簡直是在侮辱玩家的智商......。
類似這樣的矛盾,在海龜湯的湯底中比比皆是。
***
另一方面,從刑事鑑識人員轉職成全職爸爸數年之後,我開始思考:「未來孩子上學之後,我能做什麼?」在跟AI討論可能的職業選項以及我能提供的價值時,它讓我意識到了我自身鑑識科學背景的特別之處。
鑑識科學(Forensic Science)這門專業,其實是一門綜合學科,按照英文的原意,任何的科學只要是能應用在法庭上的,都算是鑑識科學的範疇。
我在讀警大鑑識科學研究所的時候,為了尋找自己的論文方向,以及跟上每週與實驗室meeting的進度,必須要經常翻閱各種學術期刊上的論文,當時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與特殊案件現場有關的案例分享。
因此後來,當我打算重新開始經營方格子時,其中一個想寫的主題,就是用刑事鑑識人員的角度,來介紹這些特別的刑案現場。
但是,單純只是介紹,對讀者而言會不會太過無聊?我該用什麼樣的形式來包裝,才能讓讀者感覺到趣味,並且有參與感呢?
這時我突然意識到,像這一類犯罪、懸疑、推理相關的主題,不正符合「海龜湯」這類遊戲的調性嗎?況且我對現有的海龜湯也感到不滿,那麼,如果由我來設計題目,能不能寫出既符合遊戲精神,又能讓人覺得合理、符合現實的海龜湯呢?
不過,要玩海龜湯,那也還得要有人來發問才行,問題是,由誰來發問呢?
幸好,AI的出現可以填補這個空缺。
於是,我決定展開這個實驗:把真實案例改編成海龜湯,交給AI來玩。
這樣一方面可以與業內人士分享專業經驗,一方面也能滿足對懸疑推理感興趣的讀者。另外,依據我的「個人經驗」,這一類的話題在聯誼場合中,也是非常受女孩子歡迎的呢~(笑)
就我所知,這樣的寫作形式還沒有先例。我希望它能成為一種新鮮又有啟發性的閱讀體驗。在接下來的系列中,我將帶大家一步步走進真實刑案的現場,透過「遊戲」的方式,看AI能否帶領讀者,在有限的線索裡推理出真相,並且進一步認識社會上的人生百態。
希望大家會喜歡這個企畫。
接下來,就請大家來玩我設計的第一個海龜湯謎題:〈房間裡的巨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