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來越愛你》這部電影無需多言,它是真正的影史經典,這才是我「熱愛」電影的原因,也是我現在傾注熱情在做的事。想當年在台中的二輪戲院含淚看完,但或許學生時期人生歷練還不夠,沒能徹底擊中我,直到上了串流以後,經過反覆觀看後才確認了《樂來越愛你》是我的人生愛片,甚至在前年台灣影評發起的21世紀百大電影企劃中,我也提了這部片,如今回到台北有幸在美麗華觀賞了IMAX版本的《樂來越愛你》,接收到的情感不同,能夠同理的角色不同,得到的收穫也不再相同。

「我永遠都會愛你」
「我也永遠都會愛你」剛成為影迷時只記得本片那帶有遺憾的「愛情」,事實上本片描繪更多的是關於「追夢」這一主題,男女主角分別擁有不同的夢想,在片廠咖啡廳打工的蜜亞,花了六年的時間參與無數次的試鏡,卻從未被選中過,因為她才會唱著自己在茫茫人海中尋找伯樂與貴人,她的演員夢其實源自她的演員姑姑,小時候經常帶她去看電影,甚至還讓她撰寫劇本,跟她一起重現拍片現場。而離群索居的賽巴,他對於爵士樂有著異於常人的執著,他將自己視為「正經的音樂人」,卻為了糊口飯吃得去無法苟同理念的餐廳上班,彈奏更加正經八百的聖誕節樂譜,他的夢想是開立一間純爵士樂的酒吧,任何人都能夠上台演奏爵士樂。電影開場就先後呈現了這兩人的視角,帶出他們各自的努力與掙扎,直到兩人相愛後才有了改變的動力。對於追夢的人來說,儘管兩人的最終目的並不相同,但是獲得伴侶的支持,才能讓這場不可夢成真的夢境有機會幻化成真,他們才會在天文台裡騰空飛起,在星夜裡跳著夢幻的雙人舞。當蜜亞聽到了觀眾的負評而陷入崩潰離去,賽巴追到了蜜亞的老家,他們的對談因此顯得可貴,近乎分手狀態的兩人又因為「追夢」一事聚在了一塊,賽巴試圖說服蜜亞,緊抓這最後一次的機會,他要蜜亞不要像那時迷失的自己背棄原本的夢想,她不會只是個癡心妄想的人,這場戲之後才有了那場讓我每看必哭的「Audition」試鏡,她不只證明了蜜亞這個角色就是個天生的演員,也證明了艾瑪史東是值得二封奧斯卡的天才演員,戲裡戲外的她,都未曾離開過這條夢想的河流中,這顆「石頭」仍在激起漣漪。

電影開場兩人的車都卡在了車陣中動彈不得,暗示著兩人當時「卡住」的人生困境,到了電影結尾蜜亞又卡在車陣中,這次他選擇轉個彎下了高速公路,兩人才因此再度重逢。而這場命運般的重逢戲,對兩人來說可說是相當殘酷,他們在彈奏的音樂裡進入了「兩人如果還在一起」的平行時空,這條故事線裡賽巴拒絕了奇斯的邀請,他沒有踏上巡迴演出的音樂之路,而是陪在蜜亞身邊,看著她舞台劇大獲好評台下座無虛席後,他也跟隨著蜜亞去到法國拍片,他在一旁用爵士樂伴奏,越到後段越會察覺不對勁,儘管他們都選擇了家庭,蜜亞成為了知名演員,但是賽巴的夢想被隱沒在這段想像中,他丟失了「不讓爵士樂死去」的雄心,他沒有開設名為賽巴的餐廳,他們只會成為台下親吻相愛一輩子的戀人,這條if的故事線意味著夢想與現實不可能兩全其美,對他們來說最大的痛苦就是失去「夢想」,現實裡他們才會選擇放手成全彼此,因此兩人在最後分別前以眼神示意,賽巴無須動唇言語,他眼裡的柔情已安撫了充滿罪惡感的蜜亞:沒關係的!至少他們的夢想都實現了!

我們永遠都能夠浪漫化這些追夢的人們,我也願意成為其中一員,成為再次躍入塞納河裡的蠢蛋。《樂來越愛你》為觀眾開啟了一扇窗,這不只是在劇場搭景的窗口,而是愛上爵士樂的窗,更是愛上電影的窗,這道窗足以讓你我從主角們的臥室看見整個世界,因此見到了四季之中流轉的人間美景。透過反覆的對比,告訴人們每項選擇的重要性;透過迷影的致敬,讓倒閉的老戲院、老電影再次起死回生。本片最值得讚許的便是選角,演員既要復古又要具有當代感,艾瑪史東與萊恩葛斯林的化學效應,才能夠撐起了這兩個角色,成就出這部影史經典。最後,當這部作品在台灣十周年重映之時,也再次提醒觀眾切莫忘記這位極具才華的編導達米恩查澤雷,《進擊的鼓手》的爆紅絕非偶然,他還拍了截然不同的傳記電影《登月先鋒》,而電影《巴比倫》的失利,不該成為壓垮他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將會帶著「熱情」迎接他的最新作品,獻給終有一天將會奪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導演。

🎶必聽主題曲: #RyanGosling & #EmmaStone 《#CityofStars(#繁星之城)》
💜感謝 #CATCHPLAY 的特映邀請
#lalaland #樂來越愛你 #愛樂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