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均盈餘成長12%」看懂投資決策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看到新聞說「川普可能對晶片加徵關稅」、「美國要扶植 Intel」、「AI 熱潮快退了」,一個比一個聳動。結果呢? 當你想買台積電的時候,腦中第一個想法不是「它的未來能不能繼續成長」,而是「萬一買了馬上跌怎麼辦?」

TSMC
想像你在買房子。
每天房價的上下小波動,對真正要住的人來說,其實影響不大。你更在乎的是——這個社區會不會持續發展?捷運會不會開通?學區會不會越來越好?如果這些條件長期改善,房子的價值自然會穩步上升。
投資台積電也是一樣。
短期的股價漲跌,就像房市每天的報價;真正決定你能不能賺到長期價值的,是「社區的基本面」——台積電的盈餘(EPS)能不能穩定成長。
什麼是「年均盈餘成長12%」?
所謂「年均盈餘成長12%」,就是台積電的每股盈餘(EPS),平均每年能以 12% 的速度複利成長。
2024 年台積電近四季 EPS 大約是 45.25 元。如果每年都成長 12%,到 2030 年,大概就會變成 100 元。
接著,我們只要再乘上市場願意給台積電的「本益比」(P/E Ratio)——就能推算股價:
- 給 20 倍 P/E:100 × 20 = 2,000 元
- 給 22 倍 P/E:100 × 22 = 2,200 元
- 給 18 倍 P/E:100 × 18 = 1,800 元
換句話說,只要 EPS 穩定成長,長期目標價就能被合理計算出來,而短期新聞再吵,也動搖不了長期目標價這件事。
大多數人被新聞帶著走,其實該看的是「核心數據」
投資人常掉進一個陷阱:
- 今天看到新聞說「美國補助 Intel」就怕台積電完了;
- 明天看到「AI 晶片大爆發」又急著追高。
結果呢?情緒上下震盪,卻忽略了真正該追蹤的關鍵:台積電的 EPS 是否真的能維持 12% 左右的年均成長。
如果這個數字還在軌道上,那麼新聞只是雜音;但如果 EPS 開始明顯掉速,那才是必須重新評估的警訊。
判斷台積電是否值得投資的簡單公式
讓我們把投資台積電的邏輯,濃縮成一個「三步檢查法」:
- 看 EPS 成長 → 檢查台積電近 3~5 年 EPS 是否維持 12% 左右的年均複利成長。
- 看合理 P/E → 台積電通常落在 18~22 倍區間。如果未來 EPS = 100 元,那麼合理目標價就在 1,800~2,200 元之間。
- 比對現價 → 假設今天股價是 1,280 元,你就可以估算未來報酬率。
只要這三步驟能說服你自己,那麼你就能用「數字」取代「新聞」,不再被市場雜音左右。
台積電投資實戰檢查表
- 產業地位 是否仍是全球最先進製程的領導者?
參考數據:全球晶圓代工市場 2025 年第二季市場總值達到 417 億美元,其中台積電展現絕對領導地位,市占率達 70.2%,當季營收突破 302 億美元,較上季成長 18.5% - 財務表現 EPS(每股盈餘)是否持續成長? 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是否維持高水準? 現金流是否穩健?
參考數據:2024 年四季 EPS 約 45.25 元新台幣,2025Q2 毛利率 53%,自由現金流持續正向。 - 技術與產品力 是否持續領先在 3nm、2nm、先進封裝? 是否具備無可取代的差異化?
參考數據:台積電2奈米將量產 研調估5奈米以下智慧機 SoC 市占87% - 客戶與需求 大客戶(如蘋果、輝達、超微)是否持續下單? 是否能從 AI、5G、高效能運算中受益?
參考數據:2025 Q2,台積電來自 高效能運算(HPC)營收比重達 60%,為最大業務來源,AI GPU 是核心驅動力。 - 風險因子 全球景氣循環:是否處於半導體景氣高峰或低谷? 地緣政治:供應鏈或產能是否受影響? 競爭壓力:三星、英特爾是否追趕?
參考數據:2024 年半導體市況經歷庫存調整,2025 起進入 AI 驅動復甦週期。 - 估值檢查 本益比(P/E)是否合理? 是否存在「股價過熱」?
- 長期護城河 是否擁有持續高額資本支出的能力? 是否在人才、技術、生態圈上形成優勢?
參考數據: 維持高檔380億~420億美元,顯示持續加碼先進製程。
快速行動指南
投資台積電前,你可以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 EPS 是否持續成長?(財報確認)
- 技術領先是否穩固?(2nm、先進封裝)
- 本益比是否合理?(是否高於歷史區間太多)
只要這三點過關,台積電大多數時間仍是值得長期關注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