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號閘門與G中心的我,在語言混亂中靜靜守住誠實的行動
在制度與自我之間,有一種設計靜靜發揮—不爭奪,不解釋,只是默默存在。
-------------------------------------設計靜靜發揮 #17
我常常被誤解為「不配合」。但其實,我只是沒有辦法違背自己的語感。不是在反抗制度,而是在守住語言的誠實。
我的G中心有定義,所以我知道自己是誰,也知道自己要往哪裡走。10號閘門讓我不會為了效率而犧牲語感,不會為了和諧而壓抑誠實的行動。
我不是不願意參與,而是知道—有些語言,不值得我進入;有些場域,不值得我打開。
有一次,團隊邀我參加一場討論。議題聽起來重要,語氣聽起來熱烈,但我聽見裡面有一種急促的推動感—不是邀請,而是拉扯;不是靠近,而是要求。
我的G中心沒有動,10號閘門沒有回應。我知道,那不是我該進入的場域。不是因為我不配合,而是因為我不想違背語感的方向。
開始辨識:哪些行動是誠實的,哪些只是角色的延續。哪些參與是靠近的,哪些只是流程的填空。哪些語氣是邀請,哪些只是制度的包裝。
開始練習:在語言混亂的場域裡,選擇不動。在方向模糊的時刻裡,選擇等待。在頻率不合的空間裡,選擇抽身。
這不是冷漠,而是辨識。不是逃避,而是守住。 不是缺席,而是誠實地活出設計。
我的設計不是角色扮演,而是語感的誠實活出。
10號閘門讓我辨識行動的真實性,G中心讓我守住語言的方向感。
我不需要被提醒該做什麼,我只需要空間—讓我聽見自己的語氣,讓我辨識自己的方向。
有時候,我也會動搖。當語氣太熱烈、場域太熟悉、責任太沉重,我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固執、太冷淡、太不合群。但我現在知道,那不是誠實的聲音而是角色的殘響,是制度的語氣在我身體裡回音。
現在會靜靜地問自己:這個行動,是我嗎?這個語氣,是我嗎? 這個參與,是我嗎?
如果不是,我就會停下來。不是因為我不夠好,而是因為我不願意違背語感的方向。
開始練習:讓行動慢一點,讓語氣清一點。讓參與成為一種誠實的靠近,而不是流程的填空。讓自己不再被「應該」推動,而是被「值得」牽引。
這不是懶惰,而是辨識。不是拖延,而是等待頻率的回應。不是拒絕,而是選擇誠實的行動。
願意靜靜發揮—
不為了成為誰,只為了不失去自己。不為了配合而行動,而是為了誠實而選擇。不為了參與而移動,而是為了頻率而守住。
-------------------------------------
有些行動是配合,有些行動是誠實。我的10號閘門沒有回應,我聽懂了。 因為真正的參與,不是誰在場,而是誰還在頻率裡。
設計靜靜發揮—不為了成為誰,只為了不失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