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中的我,在6號閘門前靜靜守門,辨識哪些情緒值得進入語言
在制度與自我之間,有一種設計靜靜發揮—不爭奪,不解釋,只是默默存在。
---------------------------------------設計靜靜發揮 #16
創作的時候,我常常感受到情緒的波動。不是自己的,也不完全是他人的,而是一種場域裡的情緒氣候—像是空氣裡的濕度,無聲地滲透進來。有時候是社會的語氣,有時候是自己過去的記憶。它們不說話,但它們在場。
我的情緒中心沒有定義,所以我不會製造情緒,但感知卻比誰都深。我像一面無聲的雷達,掃描著語言裡的情緒濃度。
有時候,一句話、一個段落、一個語感的選擇,就會讓我突然停下來,不是因為語言卡住了,而是因為情緒太重了。
我知道那不是我該寫的語氣。我知道那不是我該進入的情緒。
我的6號閘門在提醒我:這個情緒值得進入嗎? 這個語言會讓人靠近,還是讓人受傷?
讓語言慢一點,讓情緒輕一點。讓創作成為一種誠實的靠近,而不是情緒的洩洪。
我不想讓語言成為情緒的出口,而是情緒的容器。 不想讓語言成為情緒的武器,而是情緒的橋梁。
我的創作不是情緒的宣洩,而是情緒的辨識與語感的守護。情緒中心無定義的我,在創作中不斷感應、調節、選擇。而6號閘門,是我靜靜守住語言誠實的入口。
開始辨識:
哪些情緒是值得進入語言的,哪些只是場域的殘響。哪些語氣是靠近的,哪些語氣是刺人的。哪些句子是誠實的,哪些句子只是情緒的包裝。
我不怕情緒,只是選擇讓語言只承載那些值得被聽見的情緒。我不拒絕情緒,只是不讓它主導語言。 我不壓抑情緒,只是讓它經過6號閘門的頻率篩選。
有時候,我會寫完一段文字,然後靜靜地問自己: 這段語言,是誠實的嗎?它是靠近的嗎?它是我想讓人聽見的嗎?
如果不是,我就會刪掉它。不是因為它不好,而是因為它不合頻率。
這不是自我審查,而是語感守護。不是情緒壓抑,而是情緒辨識。不是創作潔癖,而是創作誠實。
願意靜靜發揮—
不為了成為誰,只為了不失去自己。不為了情緒而寫,而是為了誠實而選擇。不為了表達而洩洪,而是為了靠近而守門。
---------------------------------------
有些情緒值得進入語言,有些情緒只值得被靜靜感知。我的6號閘門沒有關閉,它只是守門。
因為真正的創作,不是誰寫得多,而是誰還在頻率裡。
設計靜靜發揮—不為了成為誰,只為了不失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