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今年開始在方格子持續寫文章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個月。回顧這段時間,我從一開始的摸索、緊張,到現在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步調與定位,過程就像一場小型的「寫作實驗」。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我在這段時間裡得到的幾個啟發,也希望能給同樣在創作路上的你一些參考。
量的累積,勝過一開始就追求完美
剛開始經營時,我也曾糾結:每一篇一定要寫到「最好」,才有資格發表。結果常常一篇文章卡兩三天,最後動力全消。
後來我調整了想法:「先讓文字出來,再慢慢修」——結果發現每天寫 1000–1500 字其實並不難,關鍵是先養成穩定產出的習慣。
現在回頭看自己一個多月的文章數量,已經超過 20 篇以上,即使不是每一篇都是爆款,但作品庫正在一點一滴變厚,這就是最實在的底氣。
真實故事比「完美包裝」更有力量
一開始我也擔心「分享太多自己」會不會讓人覺得不專業;但事實剛好相反。
無論是分享副業失敗經驗、第一筆贊助心得,或下班後的時間安排——越真實的內容,讀者回饋越多,甚至有人主動留言鼓勵或補充。
我慢慢明白,讀者想看的不只是「方法」,還想看到「人」:你的掙扎、調整、過程和思考,才是你與眾不同的價值。
穩定輸出帶來信任感
持續更新一個多月後,我感覺讀者對我的信任感開始累積。有人說「看到你每幾天就有新文章,感覺好認真」,也有人開始主動追蹤或小額贊助。
這提醒我,寫作不是單純輸出文字,更像在經營一個長期關係:透過穩定的頻率、真誠的交流,一點一滴建立讀者對你的認識與信任。
生活與寫作的平衡:時間規劃的重要性
在一個多月的練習中,我最大挑戰其實不是寫什麼,而是「怎麼安排時間寫」。
我把下班後的 30 分鐘~1 小時設定成「方格子時間」:泡一杯茶、關掉多餘的通知,專注輸出,不追求一次完成,只求持續累積。這個做法讓我在工作、生活和寫作之間找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節奏。
啟發:持續比完美更重要
回顧這 30 多天,我更確定一件事:持續比完美更重要。
很多人經營副業或寫作,最先遇到的不是「不會寫」,而是「放棄寫」;能夠不斷在平台出現的人,就已經贏過大多數人。
而且,只要你開始寫,就會有回饋,有回饋就會調整,有調整就會成長——這就是正向循環。
給也在創作路上的你
如果你也在方格子或其他平台寫作,建議至少給自己「一個多月」的時間,不要太快下結論。
前幾篇可能流量不高、互動不多,但當你持續輸出一段時間後,平台演算法、讀者習慣、你的表達能力都會慢慢成形,這時候的你會比一開始更穩定、更有方向感。
一個多月的寫作旅程,讓我學到的不只是寫文章的技巧,更學到如何在忙碌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以及如何透過真實分享與他人連結。
我也期待接下來能分享更多實用工具、寫作策略,甚至會員專屬的內容,陪伴大家一起成長。
💡 如果這篇對你有幫助,歡迎小額支持/加入會員支持我持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