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
淡江大橋的出現如在自然之境裡置入“人設”,而人
常在“自然境界”中不自覺有所謂的「我」。 但若處在人設的“功利境界”中人就會自覺到「自我」。
也可說在“自然境界”的人是“大無我”而“有大我”。
王陽明先生則所說是“真吾”。 亦是理學家程颢所說的「仁者以天地萬物為ㄧ體,莫非己也。」
仁者與自然界為ㄧ體,沒有人我之分,也沒有物我之別,當然就不自覺有個「我」了。“真吾”即是「無我」。
而當人接觸“人設”,投身到器世界裡“物為用”的功利主義,就有執取,我執就不可避免了 。有「自我」就有蔽,不可能無遮了。
由此,昔日從淡海一望無際涯的遠眺,出現了“無我之境”,人們望海忘我倘佯自然。然今ㄧ橋之隔遮去了不只是淡水之美,更掩去了一種神馳“無我”的快意。
跨海之橋或許有人覺得也有美感,美不美也可能因人而異,只是人造物之美層次上與自然之美畢竟不同。一如莊子《消遙遊》裡鴳翱翔蓬蒿之間,飛之即至。却笑鵬需要摶扶搖上九萬里,始可南圖。此種境界的小大之辯。
且當如今橋偉宏的矗在淡水的出海口,人們應會不時的念想,懷舊那緩緩沒海的一輪日落,美景不再的感嘆,將會是悠悠歲月裡最深沈的無可奈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