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糶米古道,是一條充滿歷史韻味的郊山步道。這條古道不僅交通便利,還承載了清朝道光年間三張犁農民的智慧與辛勞。短短的五百石階,經過近年整修,變得舒適又安全,適合闔家出遊。如果你意猶未盡,還能接續縱走南港山系,挑戰更長的山林旅程。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條見證台北開發史的思古之道吧!
🌄 簡介:一條穿越時光的山徑
糶米古道位於南港山系,鄰近台北市信義區,交通極其便利。這條古道全長約0.7公里,擁有約五百級石階,經過整修後路面平整,安全舒適,適合各年齡層的健行者。古道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由當時松山地區三張犁的農民集資開闢,為了節省挑運米糧的時間與體力,因此得名「糶米古道」,又稱「挑米古道」或「米路」。走在这條步道上,仿佛能聽到古時農民的腳步聲,感受台北早期開發的歷史脈動。
📋 基本資料:認識糶米古道
- 所在縣市:台北市信義區
- 里程:單程0.7公里
- 步道類型:郊山步道
- 步道型態:必須折返
- 海拔高度:40~120公尺
- 高度落差:80公尺
- 路面狀況:石階步道
- 所需時間:往返約30分鐘
- 難易度:低
- 所屬園區:無
- 山脈:南港山系
- 最適季節:全年
- 申請入山/入園:無需申請
- 附近步道:土地公嶺古道、樹梅古道、臺北大縱走第六段:中華科技大學至捷運麟光站、淡蘭古道南路全段、淡蘭南路第一段:捷運六張犁站至樹梅古道
- 基點:無
🚗 交通方式:輕鬆抵達起點
🅿️ 開車
從信義快速道路左轉松仁路,續行至松仁路228巷右轉,接吳興街,再直行至吳興街600巷100弄巷口,即可抵達糶米古道的起點。🚌 大眾運輸
- 搭乘捷運至市政府站,從2號出口出站,轉乘32、266或小藍5號公車至吳興街總站下車,步行至吳興街600巷100弄巷口。
- 搭乘公車22、32、33、37、38、226、266、288或小藍5號至吳興街總站下車,步行至起點。
🗺️ 路線地圖:輕鬆走完全程
出發點
吳興街600巷100弄巷口
路線規劃
- 吳興街600巷100弄巷口 → 糶米古道登山口(0.3公里,約3分鐘)
- 糶米古道登山口 → 糶米公廟(0.3公里,約10分鐘)
- 糶米公廟 → 糶米古道終點(0.1公里,約5分鐘)
- 原路折返:糶米古道終點 → 糶米公廟(0.1公里,約3分鐘)
- 糶米公廟 → 糶米古道登山口(0.3公里,約7分鐘)
- 糶米古道登山口 → 吳興街600巷100弄巷口(0.3公里,約2分鐘)
備註
覺得五百石階意猶未盡?除了原路折返,你還可以接續縱走南港山系,探索更多山林之美!
🌿 人文與生態:古道的歷史與自然
🏛️ 德興煤礦坑
位於糶米公廟山門旁的德興煤礦坑,始於日治時期,由德興株式會社開採,戰後以源興煤礦名義繼續運作。民國35年至37年間是其鼎盛時期,但隨著礦脈枯竭,於民國62年關閉。如今,僅剩坑口遺跡及兩節展示用的煤車,訴說著過往的採礦歷史。
⛩️ 糶米公廟
這座供奉福德正神的土地公廟,建於清道光年間。相傳是挑米農民在大楠樹下歇腳時,為感念神明庇佑而興建。廟宇守護著往來山徑的旅人,至今仍是古道上的心靈地標。
🕊️ 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
位於六張犁的這處墓園,曾是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的亂葬崗,數十年間被世人遺忘。民國82年,政治受難者家屬經過長年訪查,終於找回親人墳墓,並發現周邊類似墓地,促使這片墓園重見天日。紀念公園的設立,不僅追思受難英靈,也提醒後人省思歷史的教訓。
🕌 六張犁回教公墓
建於1950年,由白崇禧將軍申請興建,公墓內的牌坊及追思石碑刻有蔣介石、陳誠等人的題詞,充滿回教文化特色,見證了特殊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 動物生態
糶米古道周邊生態豐富,常見各式蝶類與昆蟲。鄰近的舊礦坑因環境陰暗,成為台灣葉鼻蝠與台灣小蹄蝠的棲息地。
🌱 植物生態
步道兩旁樹蔭濃密,野花點綴其中。除了人為栽種的鳳仙花,還有台灣原生種如江某、構樹、青剛櫟及多種蕨類植物,展現自然的多樣風貌。
🏞️ 地形地貌
糶米古道屬南港山系的一部分,昔日松山地區三張犁被稱為「前山」,而南港山系南邊的木柵文山則稱為「後山」,地形特色分明。
✨ 步道特色
糶米古道交通便利,鄰近信義區精華地段,卻能讓人瞬間遠離城市喧囂。這條古道不僅是農民挑米的歷史見證,也是現代人親近自然與歷史的絕佳選擇。
🌟 踏上糶米古道,尋訪台北的歷史足跡
糶米古道不僅是一條簡單的健行步道,更是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從清代農民的辛勤腳步,到近代的煤礦遺跡與白色恐怖的歷史記憶,這條步道承載了豐富的故事。無論你是想來場輕鬆的半小時散步,還是挑戰南港山系的縱走,這裡都能滿足你的期待。
準備好踏上這段清幽的古道了嗎?快來計畫你的健行之旅,並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探險心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