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巴胺過度釋放的年代,燈紅酒綠早就不是稀奇的事,每天我們都在尋求更新更爽快的刺激以滿足我們的慾望,會不會你這幾天也沉浸在焦急等待新手機到手的渴望中呢~ 不過~就算你跟我一樣不是第一批到貨仔或存錢好寶寶,或許在星期五晚上你會想到酒吧或餐酒館與伴侶、親友聚聚吃瓜,作為方格子正經的心理學科普創作者,我曾有想過如何傳遞正確飲酒的方式或概念給讀者們,雖然成癮業務並不是我拿手的領域,事實上在學生時期我參與過幾次成癮團體,當下挺手足無措的,甚至最後差點失控... 但這也無法阻止我繼續喝酒的興趣~

喝酒是我的興趣,眾所周不知,只要朋友約我喝酒,我一定會做以下三件事:
- 觀察對方的酒量,溫柔提醒對方適可而止,確保對方不會行為失控,做出嘔吐、摔杯等莫名其妙的事
- 絕不拚酒和灌酒(你要說拉酒嘴也行),尊重對方不飲酒的意願
- 大家都有適當的返家方式也都安全返家
再者,或許年輕的你,身體代謝快,肝臟新鮮,今晚喝完睡了8小時,明天早上就能清醒上班或按時接續其他行程,但你可能忽略一件事,你以為的清醒不代表酒精代謝完囉,AKA如果路途中不幸出車禍,酒測儀器還是很可能測出數值。以我遇到的病人為例,250毫升威士忌,我們不要用原酒酒精濃度來算,就用超商通常能買到的KAVALAN、Jack Daniel's、Ballantines、Johnnie Walker Black Label或Red Label、The Famous Grouse等,這些品牌威士忌幾乎是40%,一個晚上總計攝入約7.9個標準杯(WHO有一套測量酒精的標準,其一個標準杯=10克"純"酒精),健康人每小時代謝10克,大概8小時代謝完,看起來睡一覺就沒問題,但酒精代謝會隨年齡、藥物、體質、體重等影響,18歲的時候可以8小時不代表30歲還是8小時。
在犯罪心理層面,酒精是被濫用最多的物質,也難以精確管制,在美國,多數研究指出飲酒和暴力行為間有關聯性;在神經心理觀點下,剛攝入酒精當下,低劑量的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來說像一種興奮劑,產生多巴胺使人感到開心愉悅,如同喝酒助興的概念,但是隨著飯局酒精攝取越來越高時,酒精反過來阻礙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興奮傳遞與抑制傳遞歷程,導致肌肉協調能力、視覺、平衡、注意力等敏銳度下降,進而影響當人的判斷力與行為,所以當做決定要喝酒壯膽時還是勸你三思,因為通常都是後悔收場。
就是因為酒精帶來的壞處族繁不及備載,WHO的立場是不建議任何酒精涉入,可是酒精又是人類歷史文化中很早就被發現能拿來消遣娛樂的物質,它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理性飲酒成為政府宣導的標題之一(高官們的飯局也很難不喝酒,對吧~)。 如果真的有酒癮困擾,我建議尋求成癮專長的醫師與心理師提供適當策略對你來說是最好的選擇,所以接下來一系列的企畫內容不適合酒癮甚至其他物質濫用者參閱。既然說到戒酒,稍微提一下,我在戒酒的立場是減害(Harm Reduction)策略,有些醫師與心理師的立場採取滴酒不沾原則,基本上沒有對錯,就是不同的治療策略與模式,如有需要可以與自己的心理師、醫師討論。
終於進到正題,上面一堆有夠生硬的吧
在"養命酒鬼"系列中,我會嘗試透過手邊有的資源,包含6大基酒與簡單材料(果汁、糖漿、果實酒、水果、利口酒、啤酒或可樂等等)提供調酒或純飲菜單,讓你可以在家裡面耍廢的時候來上一杯,每杯以不超過衛福部每日建議飲酒量"20克純酒精"為原則(生理男性20克純酒精、生理女性10克純酒精),因為冰箱容量有限,所以沒有花禮胡俏的調配方式,也不確定是否好喝,畢竟我不是專業的調酒師,但以我跑酒吧和餐酒館的經驗,如果我喝得下去,應該也會是普普吧
總之~
我們就一起試試看嘛,如果有推薦的菜單或建議的搭配都可以互相分享,企劃的初衷很簡單,我不是要教大家調酒,而是想藉由自己喝酒的興趣帶給讀者不同的體驗嘗試,並且教大家計算飲酒量,在相對健康的情況下享受喝酒的樂趣,如果你對這系列有興趣,歡迎關注後續不定期產出的相關文章,也歡迎大家友善討論分享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