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啦"心"知識?! 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與身心異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情提要

大腦發育和學習能力以及影響個體的身心疾病絕對有關連,今天幫大家整理出一些能力供大家參考,但別把孩子們的童年都放在這些能力的發展好嗎!!


幼兒未出生,就有聽覺能力,那些人間的吵雜,我們出生前就在聽著,因此產前孕婦聽音樂,孩子確實也可以開始聽到這些" 節奏 "與" 曲調 ",一直到約3歲,學習音樂都還在黃金時期內。

雖然寶寶的聽力在子宮就有,但也不代表語言能力要馬上在出生後培養他,學習語言到6歲都還可能是黃金時期,並且長大後還是可以繼續學習,但如果一項外語學習可以在6歲前就慢慢融入生活,那很可能孩子的那項外語能力在表達上口音較少也比較不會害怕繼續嘗試使用這些語言能力。

至於數學相關的算術能力,大概是1歲半至5歲之間,與肢體能力的黃金學習時間差不多;比較抽象的道德或情緒的學習,大概要等前額葉相對發育後再給予教導,大概是2歲半到6歲之間。

隨著年紀增長,大腦越來越成熟,邊緣系和額葉皮質的神經連結理論上會越來越多,所以孩子也會漸漸學習從自我為中心到控制自己的情緒狀態,與同儕相處。


至於身心症狀的部分,也因為腦區的發育導致兒童心智科和成人身心科會有不同的疾病出現,就算有重疊,這些病症上的診斷準則也很可能不同。

例如不會一出生就得到思覺失調症,這是很奇怪的現象;或是5歲就有藥酒癮的問題,除非原生家庭和生長環境真的非常糟糕。

但3或4歲開始可能就有ADHD或行為障礙的孩子出現在兒童身心科;有焦慮、情緒相關障礙的症狀,大概會在5歲開始出現;至於物質濫用或思覺失調症,基本上會是升上國中之後,才漸漸可能懷疑出現相關的症狀與該疾患有關。


話說回來,這些發展能力和病理是理論上的,親子關係是長久的,愛孩子不應只是希望他們成龍成鳳,反而是看見他們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協助,並相信專業人士的判斷,有時候看到家長不理會輔導老師或心理師的判斷,覺得孩子很健康,有時候錯過就醫時機,不見得對孩子有幫助喔~

raw-image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透過自由贊助來給予鼓勵支持呦 ~ 謝謝🥰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讓大家一起討論吧 ~
💌 psyandnormallife@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開張等很久的沙龍
38會員
66內容數
醫聊人沒醫療魂,不拿刀也能開心。 心理健康是人權,歡迎來沙龍聊聊坐坐~
2023/12/17
服用大麻和LSD再和病人治療的精神科醫師你聽過嗎? R. D. Laing,我心目中最愛的精神科醫師之一,介紹給你
Thumbnail
2023/12/17
服用大麻和LSD再和病人治療的精神科醫師你聽過嗎? R. D. Laing,我心目中最愛的精神科醫師之一,介紹給你
Thumbnail
2023/12/03
繼續往下閱讀前,邀請你先點開下面的影片,沒有瑞克搖也沒有什麼Jump scare之類的
Thumbnail
2023/12/03
繼續往下閱讀前,邀請你先點開下面的影片,沒有瑞克搖也沒有什麼Jump scare之類的
Thumbnail
2023/11/26
每個人在發展的路上都有危機,看起來很廢話,但這不是什麼農場文(吧..
Thumbnail
2023/11/26
每個人在發展的路上都有危機,看起來很廢話,但這不是什麼農場文(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往往希望孩子能夠在起跑點上贏得優勢,並提前學習一些知識和技能。然而,這樣卻可能扼殺孩子的學習熱情。根據皮亞傑認知理論,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發展階段,並在這個趨勢中逐漸成熟。選擇適合孩子認知發展的學習,可以激發出孩子最大的潛能,並營造出更多的學習熱情與成就感。
Thumbnail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往往希望孩子能夠在起跑點上贏得優勢,並提前學習一些知識和技能。然而,這樣卻可能扼殺孩子的學習熱情。根據皮亞傑認知理論,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發展階段,並在這個趨勢中逐漸成熟。選擇適合孩子認知發展的學習,可以激發出孩子最大的潛能,並營造出更多的學習熱情與成就感。
Thumbnail
同樣是出自於UCLA的精神醫學臨床教授Daniel Siegel的系列書籍,上一篇「不是孩子不乖 是父母不懂」,當中較多關於父母自身的覺察,而這次的兩本書籍則是從腦發展講起,條列了幫助孩子發展的原則,當中輔佐了許多教養情境的漫畫,讓人更容易了解實際上面臨教養難題的時候,父母能夠怎麼做。 這兩本也有中
Thumbnail
同樣是出自於UCLA的精神醫學臨床教授Daniel Siegel的系列書籍,上一篇「不是孩子不乖 是父母不懂」,當中較多關於父母自身的覺察,而這次的兩本書籍則是從腦發展講起,條列了幫助孩子發展的原則,當中輔佐了許多教養情境的漫畫,讓人更容易了解實際上面臨教養難題的時候,父母能夠怎麼做。 這兩本也有中
Thumbnail
常聽到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黃金期、腦部發育黃金期、學習黃金期⋯⋯。父母深怕錯過所有孩子的黃金期,其實也沒錯。記得,生產後剛抱著出生幾天的姊姊出院,電梯裡父母對著剛出生的嬰兒小心翼翼輕聲細語,另一邊的父母對已經是屬兒童的小朋友口氣就不太耐煩,可能父母已經被這些磨人精的孩子給搞的完全失去耐性。老實說孩子在
Thumbnail
常聽到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黃金期、腦部發育黃金期、學習黃金期⋯⋯。父母深怕錯過所有孩子的黃金期,其實也沒錯。記得,生產後剛抱著出生幾天的姊姊出院,電梯裡父母對著剛出生的嬰兒小心翼翼輕聲細語,另一邊的父母對已經是屬兒童的小朋友口氣就不太耐煩,可能父母已經被這些磨人精的孩子給搞的完全失去耐性。老實說孩子在
Thumbnail
學齡前教育是幾歲? 為何1哭2鬧3摔物品? 什麼是學齡前教育? 懂得「放手」讓孩子去探索 不受控的哭鬧是為什麼呢? 現今教育提倡「愛的教育」:不可打罵孩子,用愛來感化孩子。 「打」分為 3 個部分層面
Thumbnail
學齡前教育是幾歲? 為何1哭2鬧3摔物品? 什麼是學齡前教育? 懂得「放手」讓孩子去探索 不受控的哭鬧是為什麼呢? 現今教育提倡「愛的教育」:不可打罵孩子,用愛來感化孩子。 「打」分為 3 個部分層面
Thumbnail
英文,目前可以說是比較多家長會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啟蒙的一門語言。有些孩子還在媽媽的肚子裡時就開始聽英文歌,大一點時看英文卡通,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而有些家長則覺得不需要這麼早就讓孩子學英文,現在的學習壓力已經很大了。我知道很多幼稚園大班因為符合生長發展的關係,沒有讓孩子練習寫字。 怎麼做到的?
Thumbnail
英文,目前可以說是比較多家長會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啟蒙的一門語言。有些孩子還在媽媽的肚子裡時就開始聽英文歌,大一點時看英文卡通,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而有些家長則覺得不需要這麼早就讓孩子學英文,現在的學習壓力已經很大了。我知道很多幼稚園大班因為符合生長發展的關係,沒有讓孩子練習寫字。 怎麼做到的?
Thumbnail
「用了這份教材,我3歲的兒子都會說英文了!」、「為了孩子上國際學校,我們全家移民」 、「我只用了四招,讓孩子五歲前說出流利英文」。 現在資訊科技的普及、教育的重視,父母有時會感到,雖然自己有了早期教育的意識,但是 卻不了解怎樣進行早期教育,本篇文章三大重點包含「售後服務」來告訴你,應該怎麼做
Thumbnail
「用了這份教材,我3歲的兒子都會說英文了!」、「為了孩子上國際學校,我們全家移民」 、「我只用了四招,讓孩子五歲前說出流利英文」。 現在資訊科技的普及、教育的重視,父母有時會感到,雖然自己有了早期教育的意識,但是 卻不了解怎樣進行早期教育,本篇文章三大重點包含「售後服務」來告訴你,應該怎麼做
Thumbnail
當代父母的集體焦慮,從嬰兒開始就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坊間常用大腦開發,皮紋分析,聽古典樂會變聰明來洗腦父母,讓父母花錢毫不手軟的塞滿各種才藝課程,美其名要讓孩子的生活多采多姿,但其實心裡害怕的是若沒有安排,小孩有了太多空白,以後會不會跟不上?以後是不是學不會?研究結論卻和我們以為的大大相反。
Thumbnail
當代父母的集體焦慮,從嬰兒開始就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坊間常用大腦開發,皮紋分析,聽古典樂會變聰明來洗腦父母,讓父母花錢毫不手軟的塞滿各種才藝課程,美其名要讓孩子的生活多采多姿,但其實心裡害怕的是若沒有安排,小孩有了太多空白,以後會不會跟不上?以後是不是學不會?研究結論卻和我們以為的大大相反。
Thumbnail
對嬰兒大腦而言,提供寶寶刺激活動像是給予小樹苗(大腦)養分,1歲以前,他幾乎能夠形成茂盛的小樹灌叢(大腦突觸最多),接下來2-3歲,將不需要的枝枒(突觸)剪枝,突觸精簡將養分留給最需要的地方,提供最有效率的訊息處理途徑。而這棵小樹(大腦)也在6歲左右大抵初步完整。 我們需要做的是,抓緊大腦發育的加速
Thumbnail
對嬰兒大腦而言,提供寶寶刺激活動像是給予小樹苗(大腦)養分,1歲以前,他幾乎能夠形成茂盛的小樹灌叢(大腦突觸最多),接下來2-3歲,將不需要的枝枒(突觸)剪枝,突觸精簡將養分留給最需要的地方,提供最有效率的訊息處理途徑。而這棵小樹(大腦)也在6歲左右大抵初步完整。 我們需要做的是,抓緊大腦發育的加速
Thumbnail
有些能力可以靠後天慢慢學習,有些能力是有關鍵期的。也就是說,當你錯過在關鍵期培養,這項能力可能終生低下或是無法學成,最明顯的是—#語言能力。 你或許聽過「狼孩」的故事— 歷史上有發生若干次在野外被狼(或其他哺乳動物)養大的孩子,8歲後(基本都是6歲後的學齡期)回歸人類文明社會,即便經過多年的學習、
Thumbnail
有些能力可以靠後天慢慢學習,有些能力是有關鍵期的。也就是說,當你錯過在關鍵期培養,這項能力可能終生低下或是無法學成,最明顯的是—#語言能力。 你或許聽過「狼孩」的故事— 歷史上有發生若干次在野外被狼(或其他哺乳動物)養大的孩子,8歲後(基本都是6歲後的學齡期)回歸人類文明社會,即便經過多年的學習、
Thumbnail
(示意圖) 我想很多年輕夫妻都不是天生知道如何為人父母,需要透過學習他人或專家的經驗然後邊走邊學著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再觀察根據不同孩子的特質來調整找出一個恰當的教育方式,所以當然不會真的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只要有生養過一個以上孩子的父母就會發現,明明同個父母同樣環境生活,但是為甚麼你用一套方法教育
Thumbnail
(示意圖) 我想很多年輕夫妻都不是天生知道如何為人父母,需要透過學習他人或專家的經驗然後邊走邊學著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再觀察根據不同孩子的特質來調整找出一個恰當的教育方式,所以當然不會真的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只要有生養過一個以上孩子的父母就會發現,明明同個父母同樣環境生活,但是為甚麼你用一套方法教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