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27 乙巳年八月初六(蛇年)
人員:學員15人、協會會員3人、俊丞、Fiona、阿達教練、李老師。
裝備:9艘平台舟、3艘單人舟及戒護挺。
預報中潮,滿潮13:59(+139cm),東至東南風、2~3級,陣風4~5級。
時序進入秋分,風開始變了,但海面上還是有颱風蠢蠢欲動。前幾天樺加沙外圍環流降下的雨,讓後山花蓮那個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成災。
今天排定的獨木舟課程剛巧是拜訪台北的邊疆——社子島,這個一直被遺忘的地方。
12:00集合下水,風一點、浪微微。
計畫沿著左岸航行一小段,應該要「從從容容、游刃有餘」,在河流開始收窄的部分再一起過河,但小舟還沒有全部離岸,就有船迫不及待地迎風啟航……於是戒護艇只好「匆匆忙忙、只差沒有連滾帶爬」,先追上去了。
小舟分成了兩路,還好有李老師壓陣,也萬幸沒有任何人在河中心頂不過風。確實花了30分鐘才到竹圍碼頭附近,但也沒比預期慢就是了,同學顯然健身有成。
淡水河出海口處偶見水母,通常不會在河內見到,但今天在竹圍往關渡倒是見到幾隻,直徑5~8公分,希望是少見多怪。穿過關渡進入基隆河,迎風處白浪滔滔,漲潮水強力推助下,小舟控制不住亂轉的不少,還有卡在消波塊的「三角粽子」上的,有驚、但是無險。
在小舟裡就沒看到樹,上岸一看,那麼大的樹果然還是消失了。城市的風貌時時在變,望向塭仔圳一帶,高樓現在像種蔥一樣,一叢叢拔地而起,以前搭公車經過都是整片整片的草呢。
台北並不是不會淹水的,只是目前堤防蓋得像城牆,還有長達半世紀的水利計畫。
人類又該如何去馴服一條河流?
社子從一片沼澤「鹹草埔」變成地圖上有明確邊界的島、再變成半島。鹹草搬到雙溪碼頭,紅樹林在河口住下,但這兩年也被迫搬遷、換了互花米草在這邊生根。
淹了好幾十次的大台北地區,每次都會有一點點轉變,生命總在找尋出路,河流難道不是?
今年的候鳥似乎還沒大量到達,航行期間偶見三三兩兩的鷸,烏魚群倒是非常活躍,在波浪間翻跳,或是從小舟邊迅速地竄過,就差一隻在九月晴空、扶搖直上的鷹了。
「鳶飛戾天,魚躍於淵」文出《詩經・大雅・旱麓》,願天地萬物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