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這裡是推理初心者夜祢子 Yoneko。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不久Yoneko 介紹了一本中井英夫的《獻給虛無的供物》,屬於日本推理四大奇書之一的著名「反推理」作品。而今天要介紹的這本,大家可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這本小說比起《虛無》更冗長、更艱澀、更難讀懂,而且還會涉及腦科學、精神醫學的論辯等等,簡直掀起一陣大腦風暴。沒錯,這本彷彿來自陰間的小說,就是夢野久作於1935年發表的《腦髓地獄》。
夢野久作,別號夢久。這本書原文書名叫ドグラ・マグラ(讀音Dogura Magura),是長崎方言中的諺語,意指「困惑、倉皇」、「眼花繚亂」等。中文翻譯成「腦髓地獄」,Yoneko 也覺得翻得十分貼切,畢竟這本書讀完之後……不,根本就很少人能讀完!
但總之Yoneko 是硬著頭皮讀完了,到底是人行道的樹皮比較好啃,還是這本書比較難吃,Yoneko 已經分不清楚了。(意思不都一樣嗎!)
如果和我一樣有自虐傾向,想了解這本書的話,就跟著Yoneko GoGo~~
《腦髓地獄》|夢野久作
譯者:詹慕如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14/08/06
ISBN:9789865723712
整體評分:★★★(3.5) 題材: ★★★★ 敘事手法&文筆:★★★ 閱讀樂趣: ★ 詭計: ★(可略) 新手友善:★ (滿分5分)
多重敘事方法層層包覆,文章結構怪異,使人容易眼花撩亂迷失方向
本書的故事圍繞在一個名為「吳一郎」的少年,某天在精神病院裡醒來,忘了自己是誰。他被告知自己「疑似」突發精神異常,殺死了自己的未婚妻,但自己卻亳無殺人的記憶。此時他遇到一位神秘的長臉教授,給予他另一位教授——正木的研究資料,關於一座「狂人解放實驗場」的研究報告,試圖幫助他想起命案的真相,以及精神崩潰的真正原因。
本書的特色是開頭交代完主題,吳一郎取得了正木教授研究的腦科學資料之後,就開始大篇幅展示出各式各樣的資料,用正木教授的主觀敘事說明這些資料;資料裡面又包含吳一郎的日記、正木教授拍的紀錄影片、研究內容、書信,所以他每一段呈現的主軸是換來換去的,藉此拼湊出完整的故事。有一種將調查文件直接一排攤開來給讀者看的感覺。
也就是說,除了開頭是描寫吳一郎的視角以外,中間幾乎90%都是從這位正木教授的角度,以第一人稱向讀者說明他主張的理論、研究的目的和過程、如何調查吳一郎身上的奇怪現象等等。形成了多重的第四面牆——吳一郎在閱讀教授的紀錄,我們也在觀看教授的紀錄,但與此同時我們其實是在看夢野久作的一本小說。可以說是一層包一層的敘事手法,等到你看完一坨拉庫的調查研究報告,終於寫回來吳一郎本身的時候,讀者早就忘記案件在講什麼了。
如此跳痛、冗長、忽快忽慢的敘事節奏,各種素材的恣意跳接,是讓這本書讓人幾乎沒辦法讀下去的主要原因。通常在寫作的時候,重要的主線情節會耗費較多篇幅鋪陳,線索或是證據則是追求言簡意賅地呈現出來,目的是讓讀者能夠懂就好。這本書卻完全違反故事架構的常態,花大量篇幅詳細說明證據的內容,討論精神病學的概念,存在感已經大大壓過主線劇情,蓄意使讀者完全失焦,因此產生了「困惑、倉皇」、「眼花繚亂」之感。
挑戰讀者自以為的「理性」,逼迫我們精神異常
夢久滔滔不絕地講述許多科學理論,推翻現代心理學和腦科學觀念,Yoneko 也沒辦法分辨他到底是幻想?諷刺?還是認真的研究?畢竟Yoneko 要看懂就很難了,更別說批判。
但有趣的是,這個案件設定在這樣複雜的背景下,讓人懷疑原來的常規,更讓人無法用理性科學的頭腦好好思考,這本身就是夢久的目的。當我們這些自以為腦筋正常的人,都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時,又有什麼資格認定所謂的精神病患者,就是那個「異常」?
因此,本書用迷惑讀者作為自己的論證方法,提出與現實世界不同的邏輯,藉此帶出人類的無理性、自我意識的荒謬,以及科學理論的有限性。這才是本書欲傳達的主題。
腦袋炸裂者,真正的腦髓地獄
總結來說,這本書從頭到尾Yoneko 都看得超痛苦,不只是結構上的斷裂、內容的深奧艱澀、長篇大論的心理學知識,最重要的是作者似乎將我們當成實驗品,挑戰摧毀了我們自以為「正常」的邏輯思維,試圖混淆什麼是理性、什麼又是瘋狂。把讀者們的腦袋都轟炸得殘破不堪啦。難怪日本傳統本格大師橫溝正史,讀完這本書之後都說腦子昏昏沉沉,有種想要自殺的感覺。橫溝老師不只是你啊,我看完也想乾脆去自殺算了!
請關心你身邊堅持讀完這本書的朋友,他很可能有自虐傾向……
好嘟,這本比樹皮還難啃、比金塊還難吞下去的推理作品,終於介紹完了。
我是推理初心者夜祢子Yoneko ,
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按愛心、追蹤或是加入我的沙龍唷。
期待下次再和讀者們一起自虐轟炸腦袋。下次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