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在立法院報告指出,前往中國的台灣人所遭遇的風險與日俱增,呼籲國人謹慎前往。圖為中國海關。
在中秋佳節前夕,陸委會揭露了一組令人警醒的數據:自去年 1 月 1 日至今年 8 月 31 日,每月平均約有九名台灣旅客在前往中國的過程中「失蹤」、被拘留或以其他方式被剝奪行動自由。
根據陸委會統計,這樣相似情形的按鍵總計達 188 件。這些案件涵蓋了進入中國後失蹤的 50 人、被拘留的 19 人,以及受到各種行動限制的 119 人,其中包括商人、一貫道成員,以及部分涉嫌詐騙的人員。有人在機場辦理登機時遭到身份盤問、手機被要求解鎖,甚至在飯店大廳差點被強行帶走。這些事件不僅凸顯了中國法治與人權保障的缺失,也再次提醒所有赴中國的台灣民眾,風險無處不在。
2024民間統計:10年間被失蹤或任意逮捕人數近九百
2024年8月30日,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聲援富察連署工作小組、臺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與人權捍衛者李明哲等,在失蹤受害者國際日舉辦記者會。在這場記者會中,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指出,根據民間管道統計,截至2024年8月份,近10年來約有857位台灣公民在中國遭到「被失蹤」或遭到任意逮捕,且不一定是明確的拘捕,有些情況是「失蹤」、「被限制人身自由」,其中包括2017年的李明哲,2019年的李孟居,2022年的楊智淵以及2023年的富察。然而這個民間統計的數據中,並沒有包含因涉案而遭中國限制人身自由、非法拘禁等情況,因此該數據可以說並沒有反映出真實的情況。
懲獨22條:赴中台灣人處境日漸危險
而在一年後的今天,台灣人赴中旅遊的危險與日俱增,尤其在中共通過了《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俗稱懲獨22條)後,更多的台灣人面臨被失蹤的命運,中國政府用諸如缺席審判、終身追溯、判處死刑等不人道、不文明的措施,搭配鼓勵檢舉等制度,營造一種人人自危、互相監控的氛圍。這些手段不僅對赴中的台灣人構成嚴重威脅,也進一步壓縮了兩岸正常交流的空間,試圖以高壓與恐懼取代對話與理解。
除此之外,去年中國國安部公布國家安全機關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國家安全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前者規定給予國家安全機關查驗個人、組織所持手機等電子裝備的權利,激起「入境中國被查手機」憂慮。
雖然中國國安部聲稱,查驗個人、組織所持手機等電子裝備有相關的查驗原則,必須在執行反間諜工作的情況,並針對相關涉案對象,以標準流程進行查驗作業。然而中國政府在對人民的保障上一向無法讓人放心,因此相關說法也不禁讓人存疑。而且也多次傳出台灣民眾赴陸時在海關遭到刁難,甚至被留置數小時盤查,其中不乏知名學者。
結語
總結來看,近年來台灣民眾赴中國的安全風險持續升高,無論是官方統計還是民間調查,都顯示「失蹤」與任意限制人身自由的事件頻繁發生。從《懲獨22條》到國安機關查驗手機的規定,這些政策與措施不僅加深了恐懼與不確定性,也對兩岸交流形成實質的壓力。對於有意赴陸的台灣民眾而言,必須高度警覺、審慎評估自身風險;而對社會而言,也更應關注人權保障與法律透明,避免任何公民權益遭到侵害。這些事件提醒我們,兩岸關係的安全與公民自由,不容忽視,更需要持續關注與防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