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一開始,我是不懂林黛玉這種性格,為什麼是女主角?難道披上女主角的光環,就任憑又作又鬧,賈寶玉也會無緣由的愛她嗎?有可能這麼淺薄的狗血劇情嗎?曹雪芹想表達的是什麼呢?所以我開始查找一些資料,想理解這部貴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到底隱藏什麼深意?
那這裡的神瑛侍者就是賈寶玉的前世,他帶著靈石一起投生。
基於這些微小的差異,我開始查一些資訊,試圖找到曹雪芹的原文。
才知道曹雪芹手稿已經失傳,《紅樓夢》成書過程很長,曹雪芹不斷增刪、修改,晚年家道中落,最後沒有完成定稿。
所以沒有任何「曹雪芹親筆」的版本流傳下來。
但有留下曹雪芹的朋友、知音「脂硯齋」等人,在抄本上留下的眉批,記錄作者本意與隱喻。這些「脂批本」是研究曹雪芹原意最接近的資料。
曹雪芹去世後,《紅樓夢》只有前 80 回完整傳世。乾隆年間,程偉元、高鶚整理刊印,補寫了後 40回,成為「一百二十回通行本」。
為什麼先提到這些呢?因為現行的電視劇,1987年版《紅樓夢》是以「脂批本」為根據來舖陳劇情,而我現在看的2010年版李少紅執導的《紅樓夢》,則以程高本後40回內容為主線。
所以「脂批本」和「程高本」是有一點不同的,對金陵十二金釵的詩境解讀不同,對於男女主角的感情線的意義也有不同的解讀。
研究後,我才略為明白曹雪芹對賈寶玉的前世與林黛玉的宿緣,寫的是一體兩面的情債。林黛玉前世是絳珠仙草的「受恩者」,而寶玉前世是神璊侍者的「施恩者」,但到了人間,角色對換,黛玉以淚報恩,寶玉卻成為癡情的承受者。
曹雪芹讓寶玉的誕生充滿「靈異色彩」:生於豪門,但又帶著天界靈性的印記,因為「無情不生寶玉」,所以他的核心就是「一片癡情」。賈寶玉對萬物都有情,凡是美好的事物,不論男男女女、雕樓玉器、百花奇草,他都能夠心生愛惜之情,他的身邊也圍繞許多喜歡他的俊男美女。
如果我不細心體會,用淺薄的眼光看賈寶玉,會覺得他好渣哦!但是我還是在很多細節中,去看到賈寶玉把欣賞和愛做了區分。
有一回,他兩眼發直盯著看薛寶釵的手臂,覺得好美呀~心裡想,如果這手臂是長在黛玉身上,倒是想要摸一摸。只看到這裡會以為寶玉對黛玉比較能有肢體接觸,但是事實上,寶玉對於名門府第的女子,和對待卑女的態度有很大的不同,寶玉對黛玉更是有高度的尊重,重視心靈交流,不敢隨便動手。
那為什麼會說:「如果寶釵這手臂是長在黛玉身上,倒是想要摸一摸。」
我認為寶玉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對黛玉心有所屬與認定將來有一天會取黛玉為妻。喜歡和愛不一樣,能夠喜歡事間萬物,但是愛是唯一。在眾多的對象中,寶玉也只會對黛玉期待。寶玉被任何一個美的人事物吸引,流露真情,但是最終他還是選擇林黛玉。
曹雪芹寫紅樓夢是寫一段「愛情宿緣」,並且透過這個主軸寫出一個家族的興衰,並且刻畫出各種不同的感情面貌。研究到這裡我開始稍微明白為什麼女主角林黛玉會是這種性格,因為她是來還情債的,在她的人生主題,是用一生的眼淚還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她的焦點都在賈寶玉身上,雖然她也懼怕別人的眼光和評價,但是和寶玉有關的情緒,她就控制不了。
賈寶玉這一生是來體驗人生至情至愛的,自然他對官場和成功學沒有興趣,但是無論是賈母、襲人或是寶釵都希望他改變。只有林黛玉沒有提過半句,寶玉和黛玉吵架怒摔他身上的通靈寶玉時,黛玉心急如焚說道:「你砸它不如砸我。」寶玉為自證痴心說:「我不管怎麼樣都好,只要你隨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願。」寶玉對黛玉的愛,最大的極限是死也甘願。而黛玉回:「你只管你,你好我就好,你何必為我而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黛玉對寶玉的愛,最大極限是「沒有極限」,你好我自好,意謂著不論窮達富貴,不論是非曲直,只要是你好好的,我便自喜。林黛玉這樣愛著賈寶玉,她的焦點是寶玉安好,不是寶玉要來愛她,自然是忘我的脾氣不加修飾。
襲人與寶釵履勸寶玉少惹事非、多上進,而黛玉擔心的是寶玉沒穿暖、沒吃好、沒睡好,這都讓寶玉感受到完全被接納的愛。相比之下,薛寶釵的作為都是愛自己比較多,所以她希望賈寶玉改變,但是林黛玉則是專注愛著賈寶玉,所以即便個性不討喜,也履次被鳳釵比下去,但是她仍然是紅樓夢的女主角,因為紅樓夢講的是愛情,而其他價值觀都是配料。
這是曹雪芹要表達的,情不只是快樂的,情更是一種糾纏,一種還不清的債。在「愛情宿緣」的兩個人,會穿越世俗的一切定義,雖然結果不一定是世間認定的圓滿,但是黛玉卻完成了她此生的旅程。
曹雪芹的《紅樓夢》只有前80回完整傳世,劇中林黛玉因為寶玉取了寶釵,所以吐血而死,是「程高本」補寫的40回劇情,是不是曹雪芹的原意,紅學界頗有爭論。但是在「脂批本」中,林黛玉將以眼淚還盡而死,有一部份學派認為,按照賈府的衰亡劇情推論,林黛玉有可能是陪著寶玉經歷家道中落,王熙鳳死後由黛玉接任家管,最後熬死的,黛玉死後,寶玉才取了寶釵續弦,最後因為寶釵執著「停機德」,二個人三觀不和,最後寶玉看破出家當和尚。
這樣才符合林黛玉身為女主角,其命運貫穿全劇的設定。同時也符合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淚來還情債的人設,而不是一時妒嫉含恨而終。
也或許病弱的黛玉,在聽見寶玉取了寶釵後,「你好我就好」的心神具散,了卻情債完成了此生的宿命,因而撒手歸天。
有看過一些作家公開評價不喜歡林黛玉,我想這種不喜歡是站在生活面的角度來看,刻薄小氣、哭哭啼啼是真的不討喜。但若是以感情面來看,她倒是一心一意還情債,十分動人。再加上她的優點其實也不少,詠絮之才、直率真誠、好惡分明,黛玉性格清高,對虛偽功名充滿不屑,有著極高的精神追求,自然不容易親近旁人。
在黛玉的人生之中,那些不相干的人喜不喜歡她,其實不重要,因為她向來也只願意花心思在寶玉身上,這是她此生的意義。
這種「宿命式」的感情,是不是能為一些人,帶來一點解答與慰藉?
但是現實中,有誰會喜歡黛玉這樣的戀人呢?我想被命運綁定的賈寶玉是理所當然的接受的。我們不是賈寶玉,就單純欣賞黛玉這種愛的方式吧~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宿緣,若是個賈寶玉,也都有專屬於自己的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