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款白天鵝造型蛋糕,我眼睛一亮覺得好美。

網路截圖
但我女兒和同事卻說「還好」。
還有一次,我覺得一個印著粉紅玫瑰的手提袋漂亮極了,同事卻依舊反應平淡。這讓我意識到:每個人眼裡的美,真的差異好大。
「審美觀」其實就是一個人對美的理解和偏好,它跟經歷、情感、文化背景都有關。
就像我看見白天鵝蛋糕時,感受到優雅純淨;但她們,可能更習慣其他風格,於是共鳴不深。
審美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的價值與經驗;也像味覺,帶著強烈的主觀性。
然而,很多人會把「流行」當標準,忘了那只是某個群體、某個時代的偏好。就像廚藝,真的沒有絕對好壞,只有「合不合口味」。
不同世代,像活在不同的美學宇宙。
你眼中的優雅,她們可能覺得太成熟;她們追逐的潮流,在你眼裡或許顯得浮誇。這很正常,因為審美會隨年齡、環境、甚至朋友圈而變化。
真正成熟的審美,不是要求所有人和自己一樣,而是能欣賞差異。
哪怕不符合自己的喜好,也能懂得:在別人的心裡,它同樣是獨特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