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顧問本山裕輔在《這樣閱讀,讓我高收入》一書裡,給出了一個清晰的答案:閱讀可以是一種投資。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策略敘事」——他把閱讀的價值,從精神層次的陶冶,轉化為商業語境下的資產運用。
書籍基本資訊
- 書名:《這樣閱讀,讓我高收入》(日文原名《投資としての読書》)
- 作者:本山裕輔 —— 日本顧問,曾任職於管理顧問公司與 GLOBIS 管理研究所,專長於商業策略、數位轉型與人才培育。
- 譯者:卓惠娟
- 出版:任性出版/大是文化,2024 年 11 月
- 篇幅:240 頁
本山裕輔本身的工作背景,讓他特別關注知識如何「快速轉化為成果」。這也是為什麼他的方法,主要聚焦在商業書籍與「價值變現」。
作者的方法:讓閱讀更快帶來回報
書中提出了幾個實用的方法:
- 兩種選書術
順流而下術:順著興趣或專業閱讀,逐步累積厚度。
登山攻頂術:帶著課題去找書,鎖定能立即解決問題的內容。
- 聚焦 20% 的精華:不必逐字讀完,只需抓住最有價值的 20%。
- 一頁 A4 筆記法:把一本書濃縮在一張紙上,提煉出能立即被調用的知識。
這些方法,特別適合應用在商業書。因為商業書的核心觀點通常集中而有限,高效率的抓取與轉譯,就能立刻派上用場。
我的判斷:兩個面向並存,但偏重「變現」
雖然本山裕輔同時提到「順流而下」與「登山攻頂」這兩種閱讀方式,也就是「長期沉澱」與「短期應用」的並存,但這本書的側重點,明顯落在 「價值變現」。
這並不是否定「價值現形」的重要性,而是方法本身更偏向告訴我們:如何把閱讀快速轉化為成果,避免知識成為沉睡資產。
策略敘事的解讀:閱讀背後的故事框架
如果從「策略敘事」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其實是在建構一個新的閱讀故事:
- 不再是「人文修養」的浪漫敘事。
- 而是「閱讀=投資=回報」的商業敘事。
這兩種選書方式可以這樣轉譯:
- 順流而下術 → 對應「價值現形」:讓知識逐步浮現,建立厚度。
- 登山攻頂術 → 對應「價值變現」:把知識放進情境,立即轉化為效益。
閱讀本來就兼具這兩個面向,只是這本書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變現」的力量。
留給讀者的思考
當你下一次打開一本書時,可以先問自己:
- 這一次的閱讀,我期待的是 價值現形(讓知識浮現、沉澱)?
- 還是 價值變現(讓知識立刻轉化為行動與成果)?
閱讀是一種投資。投資的標的不是書本,而是你自己。
當我們意識到閱讀背後的敘事,並且有意識地選擇「現形」或「變現」的策略,知識才真正開始成為資產。
👉 歡迎加入「策略敘事坊」,和我一起探索如何讓閱讀不只是積累,而是能流通、能帶來價值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