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超思考 (How To Think About Money)」,華爾街日報最受歡迎財經作家的著作,顛覆你對金錢的思考,帶你逐步打破自己對於財富的框架,走出自由之路,裡面細節值得一一品味,也是我持續規劃退休路的啟蒙。
這本書是遠山在看其他書籍的時候,看到闕又上老師推薦的書,我想封面的標題相當的吸引人,「思考」這個名詞對於一般的投資者到底是什麼意義? 我們在買賣股票的時候到底在想什麼?問自己一句,我自己有好好的想過這個問題嗎?讀者您呢?在投資規劃的時候,究竟是在考量什麼呢?這本書中提到很多很棒的觀點,就讓遠山與您分享。
我想作者有一段話很經典:
「退休」是人生中最後一個財務規劃,但卻是你要第一個去做的事情。
聽起來很弔詭,既然是最後一件事情,那為什麼要第一個做?我現在又還沒退休,像遠山現在30來歲,距離退休還有一段時間,就算要來FIRE也有10年的時間。為什麼要第一個來做呢?
*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自由提早退休
作者提到,因為退休需要的是一筆很大的資金,而這筆資金最好能夠透過時間複利來達成,因此,建議讀者,應該要提早準備,這樣才能輕鬆的享受時間複利的力量。
書中有一個觀念是遠山覺得很有感的觀念,以前自己沒有特別這樣想過。
作者在書中把「薪水」當作固定收益來看待,通常,我們常說的固定收益,大部分指的都像是債券、基金,或是包租公的房租等收益。不過作者這邊的想法讓遠山覺得很貼切,倒不如說從沒這樣設想過。不過如果你把工作薪水當作固定收益來看,我想很多人可能要再咬著牙努力活上去。
作者提到,收入大概分作兩種類型:
上班族,打工仔,公教人員等,這種領月薪,工作算穩定,每個月都能有一定的收入類型的讀者,其實就像擁有一個長期債券在投資,因此,作者推薦,這樣的人,其實應該大方擁抱「股票」投資,因為你已經擁有類債券的資產,所以在資產配置的概念下,其實,我們應該配置股票來賺取成長的獲利。
小老闆、業務員,萬能的直銷等,這種業績型的獎金收入來源,因為它不穩定,因此,作者歸類,這樣的讀者,其實要投資的並不是股票,反而應當投入真正的固定收益商品,如債券、基金等,創造穩定的現金流,來應付資產配置中穩固的那一環,因為獎金收入就好比高風險的股票,所以,應該跟上面反過來配置。
書中還有提到幾個遠山最近也一直看到的觀念,想必大師所見略同。
我想這個問題,越是成功的投資者跟理財專家,其實都在提醒我們,我們需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投資的「目標」,因為沒有目標,其實是沒有辦法設定出好的方法來執行,我想工作上也是一樣,轉到投資,我想也要清楚這一件事情。我們不能幻想我要變有錢人,但不知道自己想變多有錢,至少設定階段性目標,能夠幫助自己釐清,我們應該承擔怎麼樣的風險來在時間內完成這樣的設定。
這個標題下得好狠啊,這不是狠狠打自己好幾巴掌!我想很多人熱衷發現自己的潛力股,作者認為,獨立投資的行為基本上風險很高,而且不一定能穩的獲利。並且相當的花時間,這跟闕又上老師的書的觀念有點像。如果我們今天已經設定好我們的財富目標,作者認為,我們要的並不是有多少錢,而是要有讓我們生活無虞自由的財富就行,因此,投資大盤其實是最容易達成這樣目標的手法,只是太過簡單好像很難讓人信服。
遠山自己看到這邊也心有所感,連巴菲特爺爺都開始買指數型ETF,我想大家應該可以接受,因為連很多優質的經理人都沒辦法年年保證獲取大盤的獲利,那為什不投資大盤指數。
作者在這邊提到,股市投資終究會反映它的價值,短期的震盪在所難免,但只要持有的時間夠長,通常我們能獲得滿意的報酬,前提,你要投資的是大盤指數或是優質的公司。短期操作的殺進殺出,其實變相在墊高我們投資的成本,我想這個概念應該不適用如果你是當沖高手的話。但,長期來看一個大波段的獲利,跟一個真正買低賣高波段進出的人,實際上獲利落差應該不會差太多,但一個隱形成本卻省了下來,就是「時間」。作者認為,多花點時間陪家人,跟家人一起體驗生活,這也是在金錢使用跟賺取上獲得的價值。
作者在最後提到一段,我們做財務規劃,投資理財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要變有錢,而是要去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提醒我們,我們最終的目的自己是否清楚,我們在投資的路上是否擔了過大的風險,我們距離我們的目標生活是否近了一點,陪家人的時間是否被犧牲了。體驗生活才是金錢的價值,我們是否忘了呢?
這本書遠山自己認為寫得相當不錯,可以對自己的金錢觀帶來一些新思維,如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找來細細品味,以上跟讀者分享,願大家投資路上財富滿盈。